第 17 部分
��亲,您怎么看上去不高兴呢?”

  母亲回答:“老了,眼神不好了,眼前的美景都看不到了。”

  徐灵胎心中涌出一丝伤感,望着老母亲,竟然一时无语。

  两个老人在太阳地里沉默了好久。

  过了几天,徐灵胎偶然在镇上听到了有人唱昆曲,婉转动人,他脑中灵机一动。

  何不请个演员到家里,让老母亲开心?

  于是徐灵胎就花钱请来了昆曲演员,来唱戏给母亲听。

  唱戏的结果是徐灵胎也喜欢上了昆曲,还想学上几段。

  不但学,这个喜欢做学问的人还把古代的音乐文献都看了看(估计好多文献我们现在是看不见了)。

  还自己对着镜子仔细地练习了古代文献中的发声方法,什么入声派三声法、入声读法啊,什么平声唱法、上声唱法、去声唱法啊,什么起调、断腔、顿挫啊,总之像模像样的,还自己唱给母亲听。

  您可以想象一下,一位五十岁,身材高大,胸前一缕长髯,形象如武林长者的老同志,在堂前对着自己的老母亲唱歌是个什么样的情景。

  还真挺感人的,如果我是拍电影的,我就把这个场景的声音慢慢抹去,单放这没有声音的图像,慢慢地播放着,让大家细细地体味。

  不知我五十岁时能否做到。

  最后,徐灵胎同志把自己总结的结果写下来,出版了,就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著名的音乐理论著作《乐府传声》,该书填补了那段音乐历史的空白,现在还有音乐学院的人写文章论述其重要性呢。

  做学问做到这个份儿上真是让人没什么好说的了。

  【面见乾隆皇帝】

  在乾隆二十几年的时候,皇上下令各地推荐本地名医,大司寇文恭公秦蕙田保举徐灵胎。在乾隆二十六年,徐灵胎六十九岁,他踏上了第一次进京面见皇上的道路。

  乾隆二十六年正月。

  京城。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徐灵胎两次进京,都赶上了京城下雪。

  紫禁城在雪色中宁静而又威严。

  这是徐灵胎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观察到皇宫的面貌。

  他知道,自己面临的将是挑战。

  那么,为什么宫廷的太医院高手云集,还会请徐灵胎进京呢?

  原来,清朝的历任皇帝非常了解医生的好坏对自己的重要性,他们总是想把世界上最好的医生留在自己的身边,为自己的健康服务。

  但是太医院里的医生却经常让皇帝们不满意。

  太医院的医生们都是经过选拔、考试、实习、临床等环节,一点点地熬上来的,按说也是经过了正规训练的,而且没到四五十岁您是甭想熬上御医这个职称的(下面的职称分别为吏目、医士、恩粮等),但太医院的医生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看病有顾忌啊,重的药轻易不敢开,一般的方子中每味药也就是一二钱的分量,有毒的绝对不敢开,药性偏重一点的药有时候都要上呈中堂(紧急的时候)或者其他上级批示,结果是使得御医在某些方面难以施展。所以您别觉着这御医好当。

  但皇上不管啊,他一方面要求你疗效好,一方面对你用药还有要求,在这两方面一衡量,御医们的选择是: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