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部分
羡慕极了,心想,这可比在朝廷里做官伺候魏忠贤那帮孙子好多了,于是,就开始和缪希雍接触,结果两人一聊,还真是大有渊源,原来,这位丁元荐同志也是许孚远老师的弟子,学的也是王阳明的心学,嘿!感情还是师兄弟的关系,从此,两人就成为了好朋友,在若干年后,缪希雍还曾经搬到丁元荐所在的长兴居住。

  这样,丁元荐就可以更好地向缪希雍学习医术了,后来,他把缪希雍的一些医学经验给整理了,写成了一本书,名叫《先醒斋笔记》,这个“先醒斋”就是丁元荐书斋的名字,很多人以为是缪希雍的呢,不是。这本书后来又经过缪希雍的其他门人的整理,增加了许多内容,再次出版,就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可见,这位丁元荐对缪希雍医学的传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东林书院有个高攀龙】

  丁元荐不但自己向缪希雍学习,还觉得,这么好的同志,也应该让其他朋友们都认识啊,于是就给缪希雍介绍了很多东林党人,比如当时著名的高攀龙。

  说起这位高攀龙,那还真得提一下,他也算得上是位大名鼎鼎的学者了。

  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上书说了几句皇上不大爱听的话,被贬到了揭阳县去做基层工作,又逢亲丧,于是干脆就在家里哪儿也不去了,以后朝廷三十年没有用他,但这也正好,在此期间,他与顾宪成在家乡东林书院讲学,抨击阉党、议论朝政,影响较大,成为东林党首领之一。

  后来在天启元年(1621),被召入朝任光禄寺丞,又升少卿,后又议任大理少卿、刑部右侍郎。天启四年(1624)擢升左都御史。

  这位高攀龙的文章特好,当时大家都特推崇他。当时有人夸他的文章:“立朝大节,不愧古人,发为文章,亦不事词藻而品格自高。”

  那他是怎么和缪希雍认识的呢?

  原来,有一次,丁元荐和高攀龙聊天的时候,就对高攀龙说:“现在天下有一个不寻常的人,叫缪希雍,你知道吗?”(今海内有奇士缪仲淳者,子知之乎)

  高攀龙很奇怪,脑袋里把认识的人过了一遍,没听说这个名字啊,就回答:“不知道啊。”(余曰未也)

  丁元荐一听急了,这人你都不知道?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这个人,对母亲特孝顺;对朋友那叫一个忠诚,他看名利,那就跟看尘土差不多;他看道义,那看得比大山还重,如果让他看到道义在哪里了,那您还真就拦不住他了,即使那儿有刀山火海,那他也会‘嗖’地一下扑过去。”(其人孝于亲,信于朋友,尘芥视利,邱山视义,苟义所在,即水火鸷赴之)

  这高攀龙听了以后,也觉得这位缪大侠特神,还真希望哪天见一面。

  后来,有机会了,他有一天去内弟王兴甫的家里,恰巧缪希雍也在,于是大家就认识了,这一认识,可让高攀龙大吃一惊。

  原来,那天几个人难得聚在一起,兴致很高,就在一起品酒聊天,一般和医生聊天也就是健康那些事儿,但那天缪希雍绝口没提医药,只是谈论古今成败之事,结果观点都特有见解(无所不妙解),这下高攀龙服气了,敢情这位缪大侠果然不是寻常人物啊!

  其实,缪希雍平时到底好些什么,喜欢什么休闲方式,这些我们现在都无从考证了,在医书里是不会有这些记载的,倒是像高攀龙这些与缪希雍特要好的哥们儿,为我们留下了一些记录。

  高攀龙说,缪希雍“又能诗(可惜没流传下来什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