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
  治疗这种病证,需要用甘温之药补其中气,升其阳气;用甘寒之药泻其火。

  为此,他创立了补中益气汤、羌活胜湿汤、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诸多方药。

  李东垣将这些药做成药丸或者打成粉末,“俾病者饵之”。

  结果是:“其所济活者,不可遍举”。

  我写这些内容的时候很简单,似乎这个过程是在瞬间完成的,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出,这是一个多么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啊。

  李东垣自己的身体在围城中也受到了很大的损伤——因为大家都没有饭吃(连金朝皇帝都给饿得跑路了)。

  此时他应该一边恢复自己,一边救治别人。

  但是,做过医生的人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自己的身体是恢复不好的,因为一心只想救助别人了。

  这一阶段,李东垣没有写书,他要面临大量的患者,进行工作强度很大的临床工作。

  在十六年以后,他将这些经验总结了出来,写出了《内外伤辨惑论》。

  【去山东吧】

  解围之后,动乱还在继续着,蒙古人的铁骑随时会再来。

  大家纷纷自个儿想辙,“往哪儿跑才更安全点儿?”——这是当时人们街头打招呼的问候语。

  也就在这时,李东垣遇到了元好问。

  元好问的处境也很尴尬,本来是大金国的官员(时任左司都事),大金国的首都汴梁现在投降了,皇帝出逃到另外的地方结果也被围着呢,估计也快交代了,这该怎么混下去啊。

  更要命的是,带领投降的元帅叫崔立,怕后世骂他是软骨头,想写个歌颂自己说是为保护百姓而投降的文章刻在石碑上(实际上他的行为真的保护了剩下的百姓),谁来动笔好呢?

  只能怪元好问的文笔太好了,所有的人立刻把手指向了他,异口同声:元好问。

  元好问想钻地缝的心都有了,这都是什么兄弟啊,关键的时候把我供出来了。

  但这实在是不能写啊,因为我们文人就靠“忠义”这个词混呢,您让我写了,我成了和您一伙儿的投降派了,以后可就没法儿在面儿上走动了。

  于是把这个俏活儿连同稿费一起硬塞给了一个贫穷书生,说声“兄弟,全靠你了”,然后开溜了。

  国家已亡,还留此何用?

  其实元好问对大金国还真的有贡献,他认为:大金国虽然亡了,但毕竟是一个存在过的国家,应该把它的历史记录下来,于是后来自费用了很多的时间收集和记录这些资料,后人写的《金史》很多就是根据元好问的资料写的。

  这时汴梁的民众开始散了,李东垣也正彷徨呢?该怎么办呢?

  元好问看到这个情况,就说:兄弟,你就跟我走吧,我们到山东去,我管吃管住。

  什么叫够义气,这就是够义气。

  当然,吃饭钱也不是元好问出,而是山东的另一个人出。

  这个人叫严实,必须介绍一下,此人很是了得。

  此人是当时山东的一个军阀,但是这个军阀应该是军阀中的优秀分子,他眼光独到,在战乱中,很快就发现南宋政府和大金国都很不可靠,而蒙古气势正旺,于是就归附了蒙古,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