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3 部分
下的影碟机解码片的纯利也高达数亿,为锦湖在香港与当时还名为嘉信实业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后爱达电子通过嘉信实业借壳上市,又为锦湖一举敛走四十亿港元的巨资做出了贡献,之后锦湖又通过已由原嘉信实业更名为爱达电子的上市公司,最终从三星电子手里夺得了香雪海。而锦湖有了这笔四十亿的巨资,才创立了后来让人惊艳叹服的橡树园项目。

  所以,如果把此时的锦湖比作一座超高的大型建筑的话,称爱达电子是这座巨型建筑的奠基石,也丝毫不为过。只是这块曾经为锦湖的发展作出如此贡献的奠基石,却近来有些发展乏力。

  进入二千年后,vcd除了在一些农村市场外,基本已经退出了主流碟机市场,svcd与dvd两种格式的产品,由于在质量上和技术上差异无几,加上国内在知识版权这一块还基本处于空白,所以svcd与dvd在市场上基本处于平分秋色的局面。但整个碟机行业的利润已是日益下降,即使是爱达电子的年利润也从九六年的近十个亿,九九的顶峰时的十二亿,到了二千年却降到不足九个亿的境地,这其中有svcd和dvd行业的利润随着竞争加剧整体自然下降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随着电脑和网络的兴起,使得影碟机不再是看影片的唯一途径,从而分割了影碟机市场的一小块蛋糕,并且这种趋势在业内人士心里明白,会越来越大且让人不可抗拒。

  碟机龙头的爱达况且如此,其他没有太多核心的企业日子更加难过,已经有相当多的碟机企业倒闭,或者转产退出。

  在锦湖旗下其他行业的公司集团,正日新月异大踏步的向前发展的时候,为锦湖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曾经的领头羊爱达电子受限于行业格局和发展空间的限制,在缺少了大的发展方向后,被锦湖下属众多的新兴企业所超越并远远的甩开,这叫人情何以堪。尤其象苏津东、丁槐、鲁庆生等这些都是从爱达电子出来的元老,即使现在站在了更高更重要的岗位上,也依然对出现这种情况感到心痛而不能接受。所以这次在张奕的婚宴,他们几个人虽然大多是分别与张恪交谈的,所讲的内容倒是都与爱达电子有关。

  即使明白爱达电子现在已经是香港上市公司,与锦湖的关系没有象以往那样紧密,也不象以往那样重要,也明白爱达电子的这种局面,其实是整个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局,苏津东、丁槐、鲁庆生等人从情感上,还是希望能有办法改变这种状况,即使不要求爱达电子再创辉煌,也希望能让这艘有些老迈的旧舰船,能有所突破和提高,最终能跟上整个锦湖大舰队的速度和步伐。

  所以接到张恪的电话后,苏津东、丁槐等人都一齐赶到爱达电子的工厂,在大门口等着张恪的到来。

  在到了爱达电子的工厂后,见面的都是熟悉之极的人,也没有太多的客气,苏津东、丁槐、鲁庆生等人拥着张恪,便一起进了工厂的会议室。

  苏津东显然之前已经详细了解过爱达电子近来的情况,向张恪又详细介绍了一些近来影碟机市场的情况,也介绍了一些爱达电子新近研究出来的一些新产品。

  听到苏津江介绍的新产品,张恪嘴上不置可否,心里却明白,这种整个产业的趋势不是通过小打小闹可以得到改变的,但要有大的改变,可能就需要企业的整体转型。作为在香港上市的爱达电子,要走这一步不象国内那些上市公司,可以一天一个主意,需要真正做出好的产业研究和市场分析报告,上报董事会,并召开股东大会,经股东大会通过后才能实驰。

  真要走这一步,还不如重新建立一家企业来投资这个新项目来得简便。张恪是怕麻烦的人,自然不会愿意这样c作,但如果没有大的变动,似乎又没有好的主意,他抚着额头一时也没出声。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