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部分
��车出不来了。我说你等着,然后下了楼。

  挪完车,我上了楼,周舟正拎着大包小包下楼。我问:“干什么去?”

  “我走了,屋里已经没有我的东西了。”周舟说。

  “真的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说。

  “我已经说过了。”周舟拎起包,“再见。”拐过楼梯。

  “哎!”我冲下面喊道。

  “还什么事儿?”周舟停住问。

  “我送你吧。”我说,“东西这么多。”

  “不用了,自己打个车走就行了。”周舟说。

  “我是开马杰的车回来的,一会儿还要回公司,正好顺路。”我说。

  “那好吧。”周舟说。

  “你等会儿,我上去把鞋换了。”我还穿着拖鞋,“钥匙给我。”

  “钥匙放屋里了,我留着也没用。”周舟说。

  “啊?!我下楼的时候没带钥匙!”我说,“你锁门的时候怎么也不

  问问。”

  “出门你不带钥匙,怨我吗!”周舟说。

  “我下楼的时候你不是在屋里吗!”我说。

  “我现在不想和你吵,赶紧想办法吧。”周舟说。

  我看到楼梯扶手上贴着开锁的小广告,就用周舟的手机打了电话。对方说开锁一百五,我说太贵了,自己把门撬开换个锁芯也没多少钱,对方说他们把锁打开后,保证完好无损,可以继续使用,我说便宜点,对方说

  这已经是北京的最低价格了,我说那算了,不开了,然后挂了电话。

  我又打了其他开锁公司的电话,价格都在一百五以上,行情大致如此。小广告多了虽然看着恶心,但关键时刻,还是管用的,贴得越多,越为消费者提供了货比三家的机会,符合马克思提出的价值规律。

  第一家公司又给我回了电话,问我还开不开,我说开,刚才问了别人,才一百二,第一家说这个价格太低了,破坏了行规,既然他们不仁,就别怪我们不义,一百块钱我们给你开。我一听,后悔了,应该告诉他们有人五十块钱就开。

  没一会儿开锁的到了,拎着工具箱,看了看门说:“你这个得两百。”

  “为什么,不是说好一百吗?”我问。

  “两道门,一道一百。”他说。

  “电话里你可不是这么说,只说开锁一百。”我说,“你要这么着,我就不开了。”

  “一百只开一个锁,你家要是十个门,难道我也收一百?”他说。

  “我家不是金库,没必要装那么多门,就这两道,一百块钱,开就开,不开拉倒。”我说。

  “一百只给你开一个,开防盗门,里面的门不管。”他说。

  “开一个和一个不开有什么区别。”我说。

  “两个都开就二百。”他说。

  “那你就开一个吧,把里面的打开。”我说。

  “我靠,哥们儿,你以为我是傻子啊。”他说。

  “那算了,我不开了。”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