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商机
是糜氏家族年青一代中的俊杰,若不是出自旁支,以他的精明和才华,不会被放到这个偏僻的夏河城,而且五年没挪动一步,但他性格坚韧,聪敏过人,非常清楚家主想听什么,于是有条不紊地从容禀报:

  “近日,本地大事有三件:一是废弃百年的琅琊古港疏浚完毕,长达五百步的防波堤开工建设;二是新成立的‘珠山商会’下辖的造船工坊,造出了使用三面大帆即可随意航海的三百石大船,在五尺海浪中航行依然平稳无比,传言一个时辰行船二十五里,直至昨日,此船已五次经过琅琊港外;三是……”

  “且慢!”

  糜竺坐不住了,目光炯炯地望着糜丰:“满方,你见过那船吗?”

  糜丰点点头:“愚弟有幸远观,可惜距离三里之远,看不真切,但那船确实很快,风帆可随意调转,船型饱满,转向自如,航行平稳而迅捷,远远超过小弟所见过的任何一艘大船,小弟推测,三百石载货量的传闻毫不为过。”

  糜竺的手不自觉的握紧,开始盘算见面之后,如何向刘存开口了。

  边上的刘晔大感兴趣,他出自皇族,但家道中落风光不再,自幼家境贫寒却自强不息,饱读诗书,勤恳好学,天文地理无所不读,对机关修造车舟设计更是情有独钟。

  此次他路过徐州在糜家做客,看到糜家使用的所有餐具茶具全是晶莹剔透从未见过的精美陶器,一下就被迷住了,毅然中断南下游学的计划,跟随要抢在其他巨商之前来夏河城与刘存重订商约的糜竺,准备拜访能够制造出璀璨精品的刘存。

  此刻听到大海船的出现,他心里更为惊奇,显然此地的诸多新鲜事物,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激起他强烈的求知欲。

  在糜竺示意下,糜丰继续说道:“第三件大事是,珠山商会的城北木器工坊制出一种完全不同的四轮马车,车板长两丈,宽八尺,下有一根连接两个硕大后轮的铁质车轴,前方两轮可随道路弯曲自如转向,四轮外圈均包上宽铁条,无比的坚固耐用,使用两头牛或三匹驮马牵拉,一次能载货四千斤以上,载人能轻松坐上十五人,每日往来于夏河城与北面滨海的珠山乡之间,四十二里新建官道半日即达。”

  糜竺大吃一惊:“竟然如此快速?真能运载四千斤货物?”

  糜丰详细禀报:“这**车半月前开始出现,如今日渐增多,仅珠山商会就拥有不下五十辆,小弟见过之后,对车厢下一前一后两根铁质车轴惊讶不已,要知道秦汉以来,所有马车都没有车轴,全靠两边单个轮轴承受全车重量,并抱合车轮滚动前行,所以非常好奇,问过商会吕总管方才知道,铁制车轴不但能承担和分散压在车轮上的全车重量,还能让左右车轮更好地保持平行前进,弄清内在之后,愚弟来不及多想,立即吕总管定购两辆,每辆五万钱,希望能送回下邳的族中工坊进行仿制,估计再有三日即可到手。”

  糜竺非常满意:“贤弟干得好,哪怕价格再贵一倍也值得!”

  刘晔已经坐不住了,站起来大声说道:“满方,能否带我去看看这**车?”

  糜丰笑道:“有何不可?珠山商会的货栈就在东门外,步行一里半过桥即可到达。”

  糜竺说声前面带路,就与刘晔并肩而出,糜丰连忙叫上数名护卫紧紧跟随。

  糜竺一行穿过十字街口,很快走出东门,一眼就看到横跨护城河的石桥东头的道路北端,屹立一座气势恢宏的重檐式建筑,红砖灰瓦高达三层,门前四根硕大圆形石柱支撑上方两层白石雕栏,宽阔的门框门楣也是以白石条整齐砌起的圆拱形状,大门左右墙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