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海外北经
�里的人眼眶很深,总是举起一只手。有人认为深目国在共工台的东面。
【原文】
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
【译文】
无肠国在深目国的东面,那里的人身体高大,但肚子里却没有肠子。
【原文】
聂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1,为人两手聂2其耳。县3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两虎在其东。
【注释】
1文虎:即雕虎,老虎身上的花纹如同雕画似的。2聂:通“摄”。握持。3县:同“悬”,无所依倚。这里是孤单的意思。
【译文】
聂耳国在无肠国的东面,那里的人使唤着两只花斑大虎,并且在行走时用手托着自己的大耳朵。聂耳国在海水环绕的孤岛上,所以能看到出入海水的各种怪物。有两只老虎在它的东面。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要与太阳赛跑,走进太阳的光轮里。这时夸父很渴,想要喝水,于是喝黄河和渭河中的水,喝完了两条河的水还是不解渴,又要向北去喝大泽中的水,还没走到,就渴死在半路上了。他死时所抛掉的拐杖,变成了邓林。
【原文】
夸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译文】
夸父国在聂耳国的东面,那里的人身材高大,右手握着青色蛇,左手握着黄色蛇。邓林在它的东面,其实只有两棵非常大的树木。有人认为夸父国叫博父国。
【原文】
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译文】
禹所积石山在博父国的东面,是黄河流入的地方。
【原文】
拘瘿1之国在其东,一手把瘿。一曰利2瘿之国。
【注释】
1瘿:因脖颈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囊状性赘生物,多肉质,比较大。2利:疑为捋之讹。
【译文】
拘瘿国在禹所积石山的东面,那里的人常用一只手托着脖颈上的大肉瘤。有人认为拘瘿国叫作利(捋)瘿国。
【原文】
寻木长千里,在拘瘿南,生河上西北。
【译文】
有种叫作寻木的树有一千里长,在拘瘿国的南面,生长在黄河岸上的西北方。
【原文】
跂踵1国在拘瘿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曰反踵2。
【注释】
1跂踵:走路时脚跟不着地。2反踵:脚是反转长的,走路时行进的方向和脚印的方向是相反的。
【译文】
跂踵国在拘瘿国的东面,那里的人都身材高大,两只脚也非常大。有人认为�
【原文】
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
【译文】
无肠国在深目国的东面,那里的人身体高大,但肚子里却没有肠子。
【原文】
聂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1,为人两手聂2其耳。县3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两虎在其东。
【注释】
1文虎:即雕虎,老虎身上的花纹如同雕画似的。2聂:通“摄”。握持。3县:同“悬”,无所依倚。这里是孤单的意思。
【译文】
聂耳国在无肠国的东面,那里的人使唤着两只花斑大虎,并且在行走时用手托着自己的大耳朵。聂耳国在海水环绕的孤岛上,所以能看到出入海水的各种怪物。有两只老虎在它的东面。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要与太阳赛跑,走进太阳的光轮里。这时夸父很渴,想要喝水,于是喝黄河和渭河中的水,喝完了两条河的水还是不解渴,又要向北去喝大泽中的水,还没走到,就渴死在半路上了。他死时所抛掉的拐杖,变成了邓林。
【原文】
夸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译文】
夸父国在聂耳国的东面,那里的人身材高大,右手握着青色蛇,左手握着黄色蛇。邓林在它的东面,其实只有两棵非常大的树木。有人认为夸父国叫博父国。
【原文】
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译文】
禹所积石山在博父国的东面,是黄河流入的地方。
【原文】
拘瘿1之国在其东,一手把瘿。一曰利2瘿之国。
【注释】
1瘿:因脖颈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囊状性赘生物,多肉质,比较大。2利:疑为捋之讹。
【译文】
拘瘿国在禹所积石山的东面,那里的人常用一只手托着脖颈上的大肉瘤。有人认为拘瘿国叫作利(捋)瘿国。
【原文】
寻木长千里,在拘瘿南,生河上西北。
【译文】
有种叫作寻木的树有一千里长,在拘瘿国的南面,生长在黄河岸上的西北方。
【原文】
跂踵1国在拘瘿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曰反踵2。
【注释】
1跂踵:走路时脚跟不着地。2反踵:脚是反转长的,走路时行进的方向和脚印的方向是相反的。
【译文】
跂踵国在拘瘿国的东面,那里的人都身材高大,两只脚也非常大。有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