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中山经(4)
�向东南十里,是太山。山里有一种草,叫作梨,叶子长得像蒿草叶而开红色花,可以用来治疗痈疽。太水从这座山的南麓流出,然后向东南流入役水;承水从这座山的北麓流出,然后向东北流入役水。
【原文】
又东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于役。
【译文】
再向东二十里,是末山,山上到处是黄金。末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役水。
【原文】
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役水出焉,北流注于河。
【译文】
再向东二十五里,是役山,山上有丰富的白银,还有丰富的铁。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黄河。
【原文】
又东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葪柏,服者不寒。其阳多琈之玉。
【译文】
再向东三十五里,是敏山。山上生长着一种树木,形状与牡荆相似,开白色花朵而结红色果实,叫作葪柏,吃了它的果实就能使人不怕寒冷。敏山南面还盛产琈玉。
【原文】
又东三十里,曰大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服之不夭,可以为腹病。
【译文】
再向东三十里,是大山,山北面有丰富的铁、优质玉石、青色垩土。山中有一种草,长得像蓍草却长着茸毛,开青色花而结白色果实,叫作,人服食了它就能不夭折而延年益寿,还可以医治肠胃上的各种疾病。
【原文】
凡苦山之首,自休与之山至于大之山,凡十有九山,千一百八十四里。其十六神者,皆豕1身而人面。其祠:毛用一羊羞,婴用一藻玉瘗。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
【注释】
1豕:猪。
【译文】
总计苦山山系的首尾,自休与山起到大山止,一共十九座山,途经一千一百八十四里。其中有十六座山的山神,形貌都是猪的身子人的面孔。祭祀这些山神:在毛物中用一只纯色的羊献祭,祀神的玉器用一块藻玉而在祭祀后埋入地下。苦山、少室山、太室山都是诸山的宗主。祭祀这三座山的山神:在毛物中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做祭品,在祀神的玉器中用吉玉。这三个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面孔却长着三个脑袋。另外那十六座山的山神都是猪的身子而人的面孔。
【原文】
中次八经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1檀。睢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
【注释】
1杼:杼树,就是柞树。
【译文】
中央第八列山系荆山山系的首座山,叫作景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这里的树木以柞树和檀树为多。睢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江水,水中有很多粟粒大小的丹砂,还生长着许多有彩色斑纹的鱼。
【原文】
东北百里,曰荆山,其阴多铁�
【原文】
又东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于役。
【译文】
再向东二十里,是末山,山上到处是黄金。末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役水。
【原文】
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役水出焉,北流注于河。
【译文】
再向东二十五里,是役山,山上有丰富的白银,还有丰富的铁。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黄河。
【原文】
又东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葪柏,服者不寒。其阳多琈之玉。
【译文】
再向东三十五里,是敏山。山上生长着一种树木,形状与牡荆相似,开白色花朵而结红色果实,叫作葪柏,吃了它的果实就能使人不怕寒冷。敏山南面还盛产琈玉。
【原文】
又东三十里,曰大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服之不夭,可以为腹病。
【译文】
再向东三十里,是大山,山北面有丰富的铁、优质玉石、青色垩土。山中有一种草,长得像蓍草却长着茸毛,开青色花而结白色果实,叫作,人服食了它就能不夭折而延年益寿,还可以医治肠胃上的各种疾病。
【原文】
凡苦山之首,自休与之山至于大之山,凡十有九山,千一百八十四里。其十六神者,皆豕1身而人面。其祠:毛用一羊羞,婴用一藻玉瘗。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
【注释】
1豕:猪。
【译文】
总计苦山山系的首尾,自休与山起到大山止,一共十九座山,途经一千一百八十四里。其中有十六座山的山神,形貌都是猪的身子人的面孔。祭祀这些山神:在毛物中用一只纯色的羊献祭,祀神的玉器用一块藻玉而在祭祀后埋入地下。苦山、少室山、太室山都是诸山的宗主。祭祀这三座山的山神:在毛物中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做祭品,在祀神的玉器中用吉玉。这三个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面孔却长着三个脑袋。另外那十六座山的山神都是猪的身子而人的面孔。
【原文】
中次八经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1檀。睢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
【注释】
1杼:杼树,就是柞树。
【译文】
中央第八列山系荆山山系的首座山,叫作景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这里的树木以柞树和檀树为多。睢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江水,水中有很多粟粒大小的丹砂,还生长着许多有彩色斑纹的鱼。
【原文】
东北百里,曰荆山,其阴多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