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中山经(1)
�开红花,结的是带荚的果实,果实的荚像棕树的果荚,叫作植楮,可以用它治愈精神抑郁症,而服食它就能使人不做噩梦。
【原文】
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1,可以已痤2。
【注释】
1龙骨:据古人讲,在山岩河岸的土穴中常有死龙的骨,而生长在这种地方的植物就叫龙骨。2痤:即痤疮,一种皮肤病。
【译文】
再向东二十里,是金星山,山中有很多天婴,形状与龙骨相似,可以用来医治痤疮。
【原文】
又东七十里,曰泰威之山。其中有谷,曰枭谷,其中多铁。
【译文】
再向东七十里,是座泰威山。山中有一道峡谷叫作枭谷,那里盛产铁。
【原文】
又东十五里,曰橿谷之山。其中多赤铜。
【译文】
再向东十五里,是橿谷山,山中有丰富的铜。
【原文】
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其中多葌草1。
【注释】
1葌草:葌,同“蕑”,而蕑即兰,则葌草就是兰草。
【译文】
再向东一百二十里,是吴林山,山中生长着茂盛的兰草。
【原文】
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1如禾,服之不忧。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水,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
【注释】
1秀:指禾类植物开花,又引申而泛指草木开花。
【译文】
再向北三十里,是牛首山。山中生长着一种草,叫作鬼草,叶子像葵菜叶却是红色茎干,开的花像禾苗吐穗时的花,服食它就能使人无忧无虑。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潏水,水中有很多飞鱼,长得像一般的鲫鱼,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痔疮和痢疾。
【原文】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榖。有兽焉,其状如狸1,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养之可以已忧。
【注释】
1狸:俗称野猫,似狐狸而小一些,身肥胖而短一点儿。
【译文】
再向北四十里,是霍山,这里到处是茂密的构树。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一般的野猫,却长着白尾巴,脖子上有鬃毛,叫作朏朏,人饲养它就可以消除忧愁。
【原文】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是多薝棘。
【译文】
再向北五十二里,是合谷山,这里到处是薝棘。
【原文】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多砺石、文石。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1,食之已聋。
【注释】
1菽:本义
【原文】
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1,可以已痤2。
【注释】
1龙骨:据古人讲,在山岩河岸的土穴中常有死龙的骨,而生长在这种地方的植物就叫龙骨。2痤:即痤疮,一种皮肤病。
【译文】
再向东二十里,是金星山,山中有很多天婴,形状与龙骨相似,可以用来医治痤疮。
【原文】
又东七十里,曰泰威之山。其中有谷,曰枭谷,其中多铁。
【译文】
再向东七十里,是座泰威山。山中有一道峡谷叫作枭谷,那里盛产铁。
【原文】
又东十五里,曰橿谷之山。其中多赤铜。
【译文】
再向东十五里,是橿谷山,山中有丰富的铜。
【原文】
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其中多葌草1。
【注释】
1葌草:葌,同“蕑”,而蕑即兰,则葌草就是兰草。
【译文】
再向东一百二十里,是吴林山,山中生长着茂盛的兰草。
【原文】
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1如禾,服之不忧。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水,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
【注释】
1秀:指禾类植物开花,又引申而泛指草木开花。
【译文】
再向北三十里,是牛首山。山中生长着一种草,叫作鬼草,叶子像葵菜叶却是红色茎干,开的花像禾苗吐穗时的花,服食它就能使人无忧无虑。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潏水,水中有很多飞鱼,长得像一般的鲫鱼,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痔疮和痢疾。
【原文】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榖。有兽焉,其状如狸1,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养之可以已忧。
【注释】
1狸:俗称野猫,似狐狸而小一些,身肥胖而短一点儿。
【译文】
再向北四十里,是霍山,这里到处是茂密的构树。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一般的野猫,却长着白尾巴,脖子上有鬃毛,叫作朏朏,人饲养它就可以消除忧愁。
【原文】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是多薝棘。
【译文】
再向北五十二里,是合谷山,这里到处是薝棘。
【原文】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多砺石、文石。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1,食之已聋。
【注释】
1菽: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