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会议室内的“邪恶军棍”
;

  码头、船坞、钢铁厂、煤气厂、火车站堆场遭到严重损毁,而落入市内的炮弹则造成了大量民用建筑倒塌。炮击造成共214名市民遇难,587人受伤,其中包含14名儿童和47名妇女。</p>

  德国海军并不知道炮击行动造成的损伤的具体数据,但是却很清楚这会在英国国内造成轩然大波。</p>

  因为根据海牙第四公约附件第25条规定,禁止以任何手段攻击或轰击不设防的城镇、村庄、住所或建筑物,海牙第九公约禁止海军轰击未设防的城市、海港、村庄、房屋及建筑。</p>

  虽然可以钻法律的空子,陆军在空袭巴勒迪克后就是这么干的:</p>

  一、巴勒迪克作为法军部队及物资集散地,并非属于不设防城市。</p>

  二、法军作为防御方应该禁止平民卷入战斗,并且有疏散平民进行避难的义务。</p>

  三、留在交战区为军队提供各类后勤服务的市民应被视为民兵而非平民。</p>

  因此巴勒迪克作为交战区应视为不存在平民,德军对巴勒迪克的打击完全符合国际战争法对军事目标的打击。</p>

  有样学样的海军对哈特尔浦的炮击是这样解释的:</p>

  一、哈特尔浦港有皇家海军驻防舰队、岸防阵地及卫戍部队,不能视为不设防城市。</p>

  二、德国海军重点打击的是军港码头、船坞等为军队提供服务的设施,应视为军事目标。</p>

  三、落入城区内的炮弹造成的人员伤亡是附带损失,如果其中存在未疏散的平民,德国海军对此表示遗憾,但英国方面也负有将平民滞留在危险地区不予疏散的责任。</p>

  话是这么说,但是德国海军内部自己心知肚明,对哈特尔浦的炮击行动实际上已经违反了国际战争法,海军的这场行为毫无荣誉可言。</p>

  但是这又是不可避免的。</p>

  为了封锁德国,英国人也已经撕掉了脸皮开始光明正大的违反国际法。</p>

  1909年的《伦敦宣言》规定对运往中立国的除武器弹药和其他明显的战争物资之外的一切货物,即使是要转运到敌对国的,也一律不得没收。</p>

  然而英国人强行中立国的进口限制在战前水平,一切运往德国的物资和超过战前进口额度的货物都会被英国没收或者强制购买。</p>

  正如《战争论》中的文字露骨的揭露战争本质那样:“在像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由仁慈而产生的错误思想是最为有害的。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做的同时,必然会取得优势。”</p>

  皇帝陛下在总体战理论中写下的冰冷文字标志着骑士精神的彻底沦丧。</p>

  “技术的进步让军队的打击能力越来越往纵深发展,战场的范围会越来越广,交战区域的定义将会越来越模糊。</p>

  ‘总体战’的战争模式下,生产物资和生产力成为了整个战争体系中和军队同等重要的组成部分,前方和后方的界限被抹除,平民将无法独立存在于整个国家的战争机器之外,将无可避免的被卷入战火之中。</p>

  在这种战争模式下,军人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