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永平纪事_分节阅读_17
窦氏姐妹封为贵人后,窦宪因着是兄长的缘故,也被天子任命为郎,在宫中行走,就此便也长期在京中留下来。
等到很多年后楚归再回首时,竟发现这是他和窦宪之间难得平静而又毫无隔阂倾心相待的时期。这时虽然窦家姐妹已入宫,但窦大妹还未立为后,窦宪也只是普通的郎官而已,他也不过是尚书台里普通的给事。虽然他那时整日里为灾疫善后和百姓生计的问题处理些怎么也处理不完的繁杂琐事,但总归还是有休闲的时候;相较下来,窦宪就要清闲许多,他经常会在早晨将他送进宫,在一处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停下来,晚间又在那角落将楚归接回去。
楚归觉得这人待他的方式,与后世那些毛头小子对待刚谈恋爱的女友没啥区别。有时候休沐,他也会在窦府过个一两夜,有时当值时间太长,那人也会像个按捺不住的毛头小子一样爬墙钻他的被窝。两人虽然每次见着都像烧着火一样,再亲热的事也做过了,但是他一直没做好准备走到最后一步,那人便也不逼他,即使自己憋得要命。
此时唯一给这段感情带来一点惊悸的波澜的,恐怕便是那另外一个高高在上之人了。
那时京师三州经大旱后,又添人疫牛疾,社稷不丰,民生凋敝,粮谷价格逐节上涨,货币日益贬值,太傅赵憙组织三公和尚书台,已商议了许久,有观点争议不决,便最后到天子跟前。其中一名为张用的尚书(注1)认为,粮谷价格变贵,货币价值变贱,可以将金银铜钱尽数封存,以布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又称盐是吃东西所必须的,即使很贵,也不得不买,官府可将盐的买卖归自有;此外,交趾、益州物产丰富,珍宝众多,也可采其利。最后这张尚书还给自己戴了个帽子,美其名曰孝武帝时便是这般做的,所谓均输者也。
楚归简直要给这人异想天开的野心给跪了,这流通的货币说封就封、说更换就更换啊,而且替代的布帛会产生的种种问题,比如破坏腐烂也完全不予考虑。自孝武帝为伐匈奴为筹军,盐铁专营归国有,战事一息,盐铁经营也一度又放归于民。这人提出这档子建议来,明显只是当的谁的代言人而已,楚归也不好说啥,但他提的交趾、益州物资,采其利,他也是为这人钻到钱眼子的那份钻劲给服了。
自然,这张尚书的建议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坚决反对,那些大臣认为官府不应与民争利,这均输之法让朝廷官吏与商贩没有差别了,盐的买卖归官府,以布帛代替钱币,则会导致官吏多奸财,百姓多穷怨。
等到很多年后楚归再回首时,竟发现这是他和窦宪之间难得平静而又毫无隔阂倾心相待的时期。这时虽然窦家姐妹已入宫,但窦大妹还未立为后,窦宪也只是普通的郎官而已,他也不过是尚书台里普通的给事。虽然他那时整日里为灾疫善后和百姓生计的问题处理些怎么也处理不完的繁杂琐事,但总归还是有休闲的时候;相较下来,窦宪就要清闲许多,他经常会在早晨将他送进宫,在一处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停下来,晚间又在那角落将楚归接回去。
楚归觉得这人待他的方式,与后世那些毛头小子对待刚谈恋爱的女友没啥区别。有时候休沐,他也会在窦府过个一两夜,有时当值时间太长,那人也会像个按捺不住的毛头小子一样爬墙钻他的被窝。两人虽然每次见着都像烧着火一样,再亲热的事也做过了,但是他一直没做好准备走到最后一步,那人便也不逼他,即使自己憋得要命。
此时唯一给这段感情带来一点惊悸的波澜的,恐怕便是那另外一个高高在上之人了。
那时京师三州经大旱后,又添人疫牛疾,社稷不丰,民生凋敝,粮谷价格逐节上涨,货币日益贬值,太傅赵憙组织三公和尚书台,已商议了许久,有观点争议不决,便最后到天子跟前。其中一名为张用的尚书(注1)认为,粮谷价格变贵,货币价值变贱,可以将金银铜钱尽数封存,以布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又称盐是吃东西所必须的,即使很贵,也不得不买,官府可将盐的买卖归自有;此外,交趾、益州物产丰富,珍宝众多,也可采其利。最后这张尚书还给自己戴了个帽子,美其名曰孝武帝时便是这般做的,所谓均输者也。
楚归简直要给这人异想天开的野心给跪了,这流通的货币说封就封、说更换就更换啊,而且替代的布帛会产生的种种问题,比如破坏腐烂也完全不予考虑。自孝武帝为伐匈奴为筹军,盐铁专营归国有,战事一息,盐铁经营也一度又放归于民。这人提出这档子建议来,明显只是当的谁的代言人而已,楚归也不好说啥,但他提的交趾、益州物资,采其利,他也是为这人钻到钱眼子的那份钻劲给服了。
自然,这张尚书的建议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坚决反对,那些大臣认为官府不应与民争利,这均输之法让朝廷官吏与商贩没有差别了,盐的买卖归官府,以布帛代替钱币,则会导致官吏多奸财,百姓多穷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