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两场战争
�进口我们的棉花和棉布,烟叶也至少有一半是我们的。”内心忐忑的顾维钧道,“大人,如果算上苏俄那边。全世界的棉织品和烟草贸易,我们占的份额其实都不低”

  “我知道!”杨锐完全明白顾维钧的意思。上个月的伦敦海军谈判,英美都要求中日解散同盟关系,但被中日代表委婉拒绝了。美国也就算了,英国居然也站在美国一边帮腔,这让杨锐心生警惕,他因而没去英国只是从法国去了瑞士,接着再到德国。

  国际形势如此,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也在恶化。此时美国的政治格局中,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自建立以来。南方经济就一直依赖产棉花和烟叶对欧洲的出口(这正是南北战争的缘由),而南方的农场主则是民主党的主要选民,他们对欧洲的关心大于对其他地方关心。可此时,棉花和烟草这两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居然被中国取而代之。其国内产量大幅跌消减,破产农场无数。

  民主党的选民是南方农场主,而共和党的选民则主要是东北部的制造业工厂主。初始时他们对欧洲毫无兴趣,但随着工业产能的扩大,国内市场无法消化,他们越来越对世界市场感兴趣。美西之战、巴拿马运河、门户开放、针对东亚的金元外交、这些都是由他们支出的共和党开拓美国之外市场的行为。然而,不说东亚同盟市场一体化,汽车、电器产品、化工产品,在这些新兴产业上他们遭受中国货的激烈竞争。

  得罪共和党的支持者工厂主也就罢了,反正他们不执政,但得罪南方农场主,这等于是把美国国会两党都得罪光了。这节奏,真的药丸。

  “我们并没有对欧洲市场进行棉织品和烟叶倾销,”杨锐沉吟后才道“国内的农民都能挣到钱。就像我刚才说的,植物一样,阳光雨露中自然会生长,生长自然会把树荫伸到更远的地方。我们以什么理由不让农民种棉花种烟叶?”

  作为中华幕后权力的掌握人和决策者,即便顾维钧是驻德大使,杨锐也没必要向他解释什么,不过,看重他后世的名声,杨锐倒多说了几句。哪怕他和那什么骑士兄弟会脱不了关系。

  “大人,伦敦谈判失败后,欧洲普遍认为我们和美国将发生战争,美国主流舆论也认为政府应该尽快备战,以防战争发生。”顾维钧说着伦敦谈判后的欧美时局,他想起刚才在荣军公墓杨锐最后说的那句话,又道“大人,我们我们真要和美国打仗吗?”

  “我们绝无和美国开战的想法。”杨锐道,“但我们绝不会因为战争威胁就让百姓不要种烟叶、不要种棉花。你觉得这种做法有道理吗?美国南方棉花地里的童工每天都有三十美分到四十美分的工资,我们很多工人都没有这个薪水,更何况苦哈哈的农民。”

  “大人”杨锐的反驳让顾维钧无言以对,因为对方威胁要开战,就不敢生产而把市场让给别人,这么做怎么都是没道理的,特别是国内农民还不富裕。但他实在是不想看到中美之间爆发战争。于是又硬着头皮道“大人,是否能和美国再进行一次商约谈判呢?我们的棉花和烟叶产量适当的减少一些,这么一来”

  “上次不是试过了么?”杨锐看着他笑,顾维钧原来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分啊。“他们口气大的很。要我们退出欧洲市场,这种谈判是谈不拢的。而且如果签订了这种合约,那是不是苏俄市场也要退出来,还有收音机、电冰箱是不是也不要卖了?

  我们并没有倾销、没有补贴、没有虐待工人全中国的女子都知道,嫁个工人肯定比嫁给庄稼汉日子过得好。而在客户看来。我们的东西质量好、价格低、款式多、服务更不差。这是完完全全的自由竞争,不可能他们可以自由竞争,我们就不能自由竞争吧?你还是收了这份心吧。就像那什么狼和小羊的故事说的,不管喝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