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四章 可笑
msp; “若说大豆是麻风,那生丝就是炸药,不要说抛。日本和江浙那边已经在说服桑农砍树了。”杨锐道,“打仗一般,该撤的时候就要马上撤,越犹豫死的越多,一个不好还可能全军覆没。生丝马上就要全军覆没了,大豆则是惨败最少最前面那个月还是走了不少货的。”

  看着哭笑不得的商人们。杨锐尽心的劝告,这些人虽然势利,可整体看下来他还是满意的,最少他们极为节俭,对后代的培养也很尽心,完全不像后世开悍马的煤老板。

  “大人”随从中的秘在杨锐耳边低语几句,原来是王季同、虞洽卿、贝寿同等人来了。

  在杨度斯大林关于运河的复后,杨锐大致判断出了俄国人的意思那便是运河是可以修的,但你要付出足够的代价。先,运河不能太小既然是免费的,那你就要帮我们修的大些,通行五万吨商船是不够的,最少要通行十万吨。也就是说,运河深度最少要过十二米,宽度最窄处要过一百五十米,这可比之前宽一百米、深九米的要求增加了不少,造价也随之增加不少,不过好在初步勘测现运河的实际里程为六百五十公里,还有很多地方不需要挖,造价虽上涨,但不会翻倍。

  其次,运河就是中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既然我们让你的商船直接通过,那么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轨距也应该改一改,不这样在边界俄国货又要换车厢才能驶抵海参崴;最后,既然苏维埃表示了自己的善意,那么复兴军现役的各型战车、各型飞机、各式舰船,是不是可以把图纸和技术送于苏维埃,毕竟两国是朋友不会交战。

  说实话,钢铁同志并没有过分要求,也未能从长远角度分析运河给中亚地缘政治带来的变化以及正确评估运河对西伯利亚大铁路带来的影响,当然这可能碍于当下的经济形势和运河本就彻底在苏联的掌控之中,一旦翻脸,运河还是他们说了算。

  对这些条件在技术和资金允许的条件下,杨锐同样希望欧亚运河造的越大越好;而轨距,按照‘三江之海’计划,以后哈尔滨将变成武汉那样的河海港一边联系着鲸海,一边联系着渤海,俄轨改到哈尔滨就够了;最后那个战车、飞机、舰船的图纸和技术,这个真不是问题,苏联的五年计划是有三个的,第三个因德军入侵被打断,也就是说,最少十年内中俄不可能生大规模战争,而十年后现在的武器早就落伍了。

  杨锐是这样看问题的,但是运河初估四亿五千万的天价还是把稽疑院的代表吓到了。这可是岁入的三分之一强。特别是现在还处于经济危机中,同时运河在前面几十年必定是亏本买卖虽然运河不要船闸,但每年四亿五千万的利息就高达两三千万,对进出口货物每吨抽取一华元的运河开凿税根本就还不上利息。

  除了经济账。英国对运河也表示了自己‘遗憾’,认为这又是一次中国‘资助’布尔什维克的无私行为,泰晤士报表示欧亚运河毫无价值,因为中国的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关内十九省,与其走西域铁路、再经运河入黑海、地中海。还不如直接从沪上装船。沪上到伦敦的运费仅仅是两英镑,也就是二十华元;而走欧亚运河,从沪上或海州运至里海港的运费就过六十华元,这还没到伦敦,真要运到伦敦,按海运里程算,最少得六十五华元。

  这是货运,客运业也不乐观。赶时间的旅客可以走西伯利亚大铁路,也就是七八天左右的时间,或者坐飞机。那样更快;而走欧亚运河,伦敦到里海东岸航程过四千海哩,这最少需要十四天,而里海港到沪上坐火车最少需要六天,加起来一共需要二十天。

  看过英国人报纸的杨锐起初以为英国人在造谣,因为中亚到沪上火车六天,为何从北欧到东北只需要七八天?他细看过地图才知道,西伯利亚大铁路是在高纬度地区,它到欧洲只要短短的七千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