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众人皆惊
�又在哪里?古人尚且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说,可你呢,侯爷一次次的为国立此大功,你不思回报也就罢了,反倒在此信口雌黄大肆污蔑侯爷恩将仇报,这样的人猪狗不如……你枉为一个读书人!”

  汤护的声音在茶楼上回荡着,楼上的数百名读书人听得清清楚楚,不少人的面上带着温怒之色,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反驳他的话,因为不管他们怎么不愿意承认,可汤护说的话却如同刀子一般戳在他们的心里,因为这是事实。岳阳再嚣张跋扈他也是皇帝钦封,内阁的首辅和几位阁老签字同意了的大明朝侯爷,抡起地位要比他们这些书生更是高了十万八千里,虽然他们可以骄傲的昂着头说我是读书人,可以议论天下事,可却依旧改变不了岳阳为国立下大功这个事实。

  侯方域的脸色更是由青转白,又由白转红,最后才黑着脸喝道:“汤护,我不与你狡辩,总之岳阳未遵朝廷旨意,擅自出兵这是不争的事实,侯某人说其有藩镇之象并无过错。”

  楼上的众举子一听,同时在心中暗暗摇头,这个侯方域已经是强词夺理了。如今的天下不听朝廷招呼的武将又何止岳阳一个人,辽东的祖大寿、中州的左良玉这些人哪个不是自恃手握大军不断和朝廷讨价还价要加官进爵的,为什么你侯方域对这些人只字不提,这不是明摆着针对岳阳吗。

  果不其然,汤护冷笑道:“看来侯兄对我们家侯爷还真是关心啊,估计在侯兄眼里,只有那些看到吾等文人便卑躬屈膝自称为门下走狗的武将才值得侯兄敬佩了是吧?”

  “你胡说,侯某可没有这么说过!”侯方域可不能任凭汤护这么说他,读书人心里怎么藐视武将是一回事,可这种事是万万不可宣诸于口的,否则就是得罪了天下所有的武官阶层了,他侯方域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承认的,这个后果他承担不起。

  “哈哈哈……”汤护大笑着站了起来,仰天大笑了一阵后便朝门口走去,只见他边走还边说:“以往在浑源州时侯爷就曾说过,如今大明的读书人除了能把文章做得花团锦秀之外便再无是处,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至于治国定天下更是想都别想,除此之外唯一所长着只有靠着一张嘴杀人了!”

  当汤护的身影消失后,他的声音仿佛还回荡在茶楼当中,而茶楼里的一众举子还呆坐着,脑海里还回味着刚才的话。

  京城里的消息传播速度是最快的,时间只是过了一天,汤护的话便在众多赴京赶考的举子当中流传着。对于汤护的话,众举子赞同者有之不屑者有之,众人议论纷纷,不过不管他们怎么议论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岳阳确实挟着大胜的余威回来了,而大胜了清军的岳阳威望也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不得不让某些人感到恐慌了。

  依旧是熟悉的紫禁城,依旧是那座熟悉的宫殿,崇祯端坐在龙椅上整个的状态很是奇怪,似笑非笑似恼非恼,而在他的前面两边则坐着十多位大臣,凛然还是首辅温体仁、次辅杨嗣昌以及各部位阁老和各部的尚书,从在场的人数和份量来看,这里完全可以开一场小型的廷议了。

  在崇祯的面前放着一张捷报,捷报的内容正是今日在大明朝野传得沸沸扬扬的岳阳一事,按理说大明打了这么大的胜仗,身为皇帝的崇祯应该兴高采烈的昭告天下并跑到帝王庙里向各位祖宗报喜才是,可此时的崇祯却丝毫没有这种心情。

  良久,崇祯抬起了眼皮有气无力的说道:“诸位爱卿,这报捷的奏报你们都看了吧,不知你们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啊?”

  众人依旧一片沉默,他们能说什么呢?如果跟崇祯说这是天大的喜事,应该由朝廷诏告天下,那在驿报上应该怎么说?对岳阳大肆表彰,还是对他进行嘉奖?如今的岳阳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