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七章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几个女学生鞠躬,而那些女学生也正还礼。

  “启奏陛下,那是一个来求学的法国人,跟着法国领事来的,咱们学校是开放的,所以他经常过来转悠,因为咱们的图书馆不对外国人开放,他都是和那些学生交好,以此来换取他们帮忙借出馆里的书籍,有时候也请教那些学生问题,您也知道咱们和法国之间关系不错,那些学生对欧洲也很好奇,倒是有不少和他关系不错的。”

  总监说道。

  杨丰脸色一变。

  “臣该死,是臣等疏忽了!”

  他身旁锦衣卫内务司北京分司指挥使立刻跪下了,一脸恐慌地赶紧请罪,倒是那总监还没反应过来。

  “起来吧,查清他借过什么书问过什么问题。”

  杨丰面无表情地说道。

  “还有,传旨各地锦衣卫,立刻调查各地大学内还有无类似情况,另外传旨教育部,所有大学及地方图书馆,上缴一切科技类书籍。”

  杨丰说道。

  他的确忽略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大明对于技术外流也有一套管控措施,杨皇帝自然比任何人都明白可以输出思想输出制度输出文化,但绝对不能输出技术,事实上这种思想在大明已经非常有市场了。毕竟那些资本家们手中主要就是三大法宝,一是廉价的资源,包括使用奴隶的劳动力资源,二是属国的商业特权,也就是各种税收优惠,三就是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了,这三者加起来构成了大明工业品在一个个又一个市场上获得的垄断地位,把所有竞争者牢牢踩在脚下。

  比如英国。

  英国的毛纺品和棉纺品已经彻底从亚洲消失了,尽管他们也有美洲的廉价原料,尽管他们的纺织女工待遇比大明的奴隶也强不了多少,但技术的巨大差距却让他们在大明纺织品面前毫无招架之力。

  实际上这时候大明产的棉布甚至在欧洲已经相当流行,哪怕英国国内也能见到,而且还是上流社会所喜欢的。

  原因很简单。

  印染技术的差距太大了,这时候大明的工厂别说各种不同颜色,就连多色多图案的花布都能源源不断生产出来,英国人拿什么去和一七八五年才出现的辊筒印花机还有一八三四年才出现的丝网印刷技术对抗?

  技术就是优势,技术就是利润,技术就是金币。

  大明资本家很清楚这一。

  他们必须保持这种优势。

  这一他们同样很清楚。

  保持优势的最简单办法,就是断绝一切它流出的可能性,哪怕对国内同胞,他们都竭尽全力封锁技术,更何况是对外国人。

  在他们的推动下,内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技术保护的措施,比如除国学院之外所有大学都禁止招收非一等公民的任何学生,而科技类书籍禁止对外销售,海关禁止任何在管控名单中的包括书籍机器等货物出境,总之有一大堆措施来处处设防,包括大学和所有地方图书馆都禁止对非一等公民开放也是其中一项。

  但杨丰却真得忽略了有人以这种方式获得知识。

  “还挺有心计!”

  杨丰看着外面那人冷笑道。

  “陛下,是臣该死。”

  这时候那总监也赶紧请罪。

  “起来吧,你不是干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