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试开发
r />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作用外。这些新成立的重建小组还可以有其他的作用,比如现在,虽然他们还不能开始太大规模的重建活动,但是小规模的重建却是可以开始了,正好可以让大家练练手。

  在距离迪拜安全区只有不到1000多公里的两河流域之前已经被两个陆战团清理了出来。工兵正在进行最基础的设备架设。

  重建队伍可以先去那里,试着恢复部分农业生产,并在这个过程中向其他幸存者们教授重建的技能。

  之前加入迪拜安全区的幸存者们中生存能力强的多的去了,但是会建设的人才就实在是少的可怜了。

  其中虽然也有一些各重建领域需要的专业人才,也不乏行业内高端人才,但是那些人的水平参差不平。

  要知道,复制人们中间的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可是非常高的,光是农技员的知识水平就超过主位面的大多数农业教授。如果缩小这种差距,就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互补。

  所以只有对人群进行广泛相关技能的训练后,他们才能组织出成规模的科学的重建队伍,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位面的占领。

  为此,沈超在批量的重建队伍组建后不久就让市政府停下目前零星进行的各控制地区重建任务,集中力量,组织安全区内所有的适龄人员重新学习重建技能。

  为了完成他的这个命令,市政府内的几十个行政办事员像是狗一样忙前忙后的策划了安排了好几天。

  他们先是清点了安全区内所有11至50岁之间的适龄人口,结果发现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占到了整个安全区内人口总数的90%。

  这些人也是目前安全区内重建的主力,在之前市政府的组织下,他们已经清理了附近6个城市的废墟,恢复了那些城市的水电供应。

  其中几百人还在负责迪拜市的各个公共服务系统的保养。想要全部组织起来就必须停下很多项目。

  基于这个原因,他们很快的停掉了之前在安全区内展开的几乎全部政府外包的劳务,并调整每月救助资金发放的比例,通过优惠政策和上街宣传引导人们去跟着重建队伍学习技能。

  他们的组织能力在之前的3个月里已经锻炼了出来,很快就让所有幸存者得知了要开辟第一个农业带。并且会对前去开发的人提供技能培训的消息。

  凡是通过农业或者基本技工类培训的人都可以参与进官方组织的开发计划,获得一块儿自己可以开发的土地。

  沈超更是适时地利用自己最高军事长官的权利(迪拜安全区目前处于名义上的军管中,军事首长的管理权超过政府机构),签发了一条名叫《世界重建与开发基本法》的法律文本。

  这份在未来会变得非常著名并在多个位面实行的法律规定,愿意跟着出去扩荒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圈地,想圈多大就可以圈多大。

  圈到的农业用地只要能保证前三年的有效开发(粮食产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拥有100年的土地使用权。

  圈到的建筑也不管是茅草屋还是皇宫,在没有产权人的情况下,只要你住进去的头一年能保证90%的时间都居住在里面,这个建筑也会自动划归所有权。

  而且幸存者们想要组队还是个人前去都是随意。只要你有能力开发,完全可以脱离官方组织的开发点,在其他未开发地区圈出个小国的面积都没问题。

  这个政策让不少已经习惯生活在迪拜市内的幸存者都动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