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部分
�这兄弟两人的话,拿过点心碟子递给他们道:“莫谈国事,来来,吃点心。”
“知道了。”愤青两兄弟乖乖停了话题,吃心来。而坐在一旁的胡俐却有些失神,想起近六七年来,年氏这个名字总是会被人有意无意地在她面前提起,不过可惜的是她却一次没见过本尊,听说是个很美丽的女子,想想也是,不美丽胤禛也不会经常去她那过夜,入府近八年生了三胎,而第四胎正在肚子里,这两个月就会落月。能如此频繁怀孕生子只能说明胤禛对她还是挺喜欢的,毕竟一年到头,胤禛回府的时间并不多,而府里的女人却有一大堆。可惜的是她生的孩子只有康熙六十年十月生的八阿哥福慧活了下来,另外一子一女都是很早就殇了,想想也是个可怜的女人。
“小四嫂,在发什么呆啊?”十三好奇地用手在胡俐的眼前摆了摆,他还真是少见他小四嫂有如此失神的时候,连四哥和他进来都没发现。
胡俐忙醒过神来,抬头一看胤禛和十三都站在眼前关心地看着她,忙起身笑道:“没什么,想东西一时出了神,咦,你小舅子走了?”
正准备坐下的两人被胡俐后面一句话弄的不禁踉跄一下,差点跌倒,而扶住桌沿的十三不禁偷笑起来,看来小四嫂是吃醋了,哈哈,这下可是有好戏看了,不知道四哥会怎么化解小四嫂的醋意啊?
胤禛暗暗瞪了偷笑的十三一眼,又瞄了一旁低着头耸肩的两个儿子,忙板着脸训道:“你们两个都是快大婚的人了,别一天到晚的来打扰你额娘,还不快去学习。”
可怜的两个小孩子就这么无辜的被迁怒了,他们本打算今儿好好在这蹭一顿好吃的,看来是没口福了,有些羡慕地看了他们十三叔一眼,乖乖地退了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雪在忙人生大事,耽误更新了真是抱歉,幸好没有几章就可以完结了,暂定在十一前把文章完结,希望亲们谅解哦
实心眼的十七
雍正元年伊始,正月未完,胤禛就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拉开了雍正王朝一步步走向强盛的大幕。
改革伊始,上对皇子王爷下至文武群臣,这才真正是领教了以前的冷面王、现在的雍正爷那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性急如火且喜怒不定的脾气,以至于一段时间内整个官场都是怨声载道的声音。
元年五月,雍正帝的生母,康熙朝的德妃娘娘,现如今的仁寿皇太后薨逝,这位老太太至死不承认她皇太后的名份,不搬离她所居的长春殿,这让原本十分悲伤的胤禛愤懑不已,他不知道他这个儿子究竟是哪里作错,让他亲身的额娘这么不容于眼,这种愤懑成为了胤禛心中最隐秘、最痛苦的伤口,无法发泄怨恨的他最后做了一个让人诟病的事情,将德妃的棺梓停灵于太后的正宫……宁寿宫。
而胤禛这个冲动的决定让有心人渲染成了一种y谋,各种y谋论暗暗地在底下流传起来,当然,这种行动里缺少不了八爷党的影子,他们这种无中生有的行为让原本就不怎么待见八爷党的胤禛对他们更加憎恶,可八爷党经营多年,早已在朝中根深蒂故,胤禛虽然一朝得位,但是朝中的大臣除了十三、十六、十七几个兄弟,就没几个心腹之人,因此想把八爷党连根拨起可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不过胤禛这个人是个倔脾气,他想办成的事就算是再难他也要千方百计的去完成。
因此九月份,当胤禛把圣祖仁皇帝葬于景陵,并孝恭皇后祔葬后,于元年十月,加封他最得力的两个小舅子,授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挟制西北军务;授李卫两江总督,把大清的经济命脉及赋税重地牢牢地掌握在自已的手中,只要这两块地方不乱,他就可以腾出手来好好的清理朝中的这副烂摊子。
<
“知道了。”愤青两兄弟乖乖停了话题,吃心来。而坐在一旁的胡俐却有些失神,想起近六七年来,年氏这个名字总是会被人有意无意地在她面前提起,不过可惜的是她却一次没见过本尊,听说是个很美丽的女子,想想也是,不美丽胤禛也不会经常去她那过夜,入府近八年生了三胎,而第四胎正在肚子里,这两个月就会落月。能如此频繁怀孕生子只能说明胤禛对她还是挺喜欢的,毕竟一年到头,胤禛回府的时间并不多,而府里的女人却有一大堆。可惜的是她生的孩子只有康熙六十年十月生的八阿哥福慧活了下来,另外一子一女都是很早就殇了,想想也是个可怜的女人。
“小四嫂,在发什么呆啊?”十三好奇地用手在胡俐的眼前摆了摆,他还真是少见他小四嫂有如此失神的时候,连四哥和他进来都没发现。
胡俐忙醒过神来,抬头一看胤禛和十三都站在眼前关心地看着她,忙起身笑道:“没什么,想东西一时出了神,咦,你小舅子走了?”
正准备坐下的两人被胡俐后面一句话弄的不禁踉跄一下,差点跌倒,而扶住桌沿的十三不禁偷笑起来,看来小四嫂是吃醋了,哈哈,这下可是有好戏看了,不知道四哥会怎么化解小四嫂的醋意啊?
胤禛暗暗瞪了偷笑的十三一眼,又瞄了一旁低着头耸肩的两个儿子,忙板着脸训道:“你们两个都是快大婚的人了,别一天到晚的来打扰你额娘,还不快去学习。”
可怜的两个小孩子就这么无辜的被迁怒了,他们本打算今儿好好在这蹭一顿好吃的,看来是没口福了,有些羡慕地看了他们十三叔一眼,乖乖地退了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雪在忙人生大事,耽误更新了真是抱歉,幸好没有几章就可以完结了,暂定在十一前把文章完结,希望亲们谅解哦
实心眼的十七
雍正元年伊始,正月未完,胤禛就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拉开了雍正王朝一步步走向强盛的大幕。
改革伊始,上对皇子王爷下至文武群臣,这才真正是领教了以前的冷面王、现在的雍正爷那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性急如火且喜怒不定的脾气,以至于一段时间内整个官场都是怨声载道的声音。
元年五月,雍正帝的生母,康熙朝的德妃娘娘,现如今的仁寿皇太后薨逝,这位老太太至死不承认她皇太后的名份,不搬离她所居的长春殿,这让原本十分悲伤的胤禛愤懑不已,他不知道他这个儿子究竟是哪里作错,让他亲身的额娘这么不容于眼,这种愤懑成为了胤禛心中最隐秘、最痛苦的伤口,无法发泄怨恨的他最后做了一个让人诟病的事情,将德妃的棺梓停灵于太后的正宫……宁寿宫。
而胤禛这个冲动的决定让有心人渲染成了一种y谋,各种y谋论暗暗地在底下流传起来,当然,这种行动里缺少不了八爷党的影子,他们这种无中生有的行为让原本就不怎么待见八爷党的胤禛对他们更加憎恶,可八爷党经营多年,早已在朝中根深蒂故,胤禛虽然一朝得位,但是朝中的大臣除了十三、十六、十七几个兄弟,就没几个心腹之人,因此想把八爷党连根拨起可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不过胤禛这个人是个倔脾气,他想办成的事就算是再难他也要千方百计的去完成。
因此九月份,当胤禛把圣祖仁皇帝葬于景陵,并孝恭皇后祔葬后,于元年十月,加封他最得力的两个小舅子,授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挟制西北军务;授李卫两江总督,把大清的经济命脉及赋税重地牢牢地掌握在自已的手中,只要这两块地方不乱,他就可以腾出手来好好的清理朝中的这副烂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