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独一无二的优势
��必须去找自己的头上司才可以。

  周晓对对方的反应也并不意外,安坐在房间中一边喝茶一边等待这对方的联系。

  工作人员跑出去打电话一打就是半个小时,半小时之后。工作人员终于回来了,不过他并没有带人来而是邀请周晓出门上车,带着周晓前往了更上一级的地,刚刚周晓去申请的是局级工作处,这次要去的地方,则是部级的部门了。

  “周晓先生!这种小事儿劳您大驾实在是……您直接打个电话不就全解决了吗!?”国内主管这部分的赵姓部长专门从大楼内迎了出来。

  “部长,我这也算是表达一下自己的诚意嘛,而且也惦记着看能不能见到几位领导,探听一下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呢,毕竟zx接下来的工作……”周晓带着无比和善的笑容,说着让人意犹未尽的话。

  这句话听起来真是相当微妙,前面用很低的姿态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中间讨好了一下部长,最后则说出了自己若有若无的目的。

  “周晓先生想回国投资?来来来,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换个地方说!”赵部长听了之后眼睛都快笑出花来了,在电影导演这方面其实华人优秀导演有不少,不如港台出现的几个华人之光就相当优秀,但周晓的身份很特别,他同时身兼中日两国的文化,可以说是中日之间交流的最佳桥梁,他的存在,对于他们做这一行工作的人看来有着绝对的代表意义。

  其实这个年代,国内对外资已经不是那么渴求了,但周晓是比较特别的,zx做的是娱乐产业,对这一行,国内是又渴求又慎重。

  渴求是因为国内的文化产业,娱乐产业发展一直比较差,中国几乎没有像样的娱乐圈,所以很希望能拥有更多更好的文化创作,但要说慎重也是非常慎重的,慎重的原因是因为就算想宣扬娱乐产业,文化产业,政府想宣扬的也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娱乐产业而并不是其他文明的文化,所以虽然想宣扬,其他文明的文化却非常难以进入国内,因为国内不可能允许这种非中华文化在中国过度的发展甚至成为主流,不论电视电影还是音乐圈子都是这样。

  所以国内对于这方面的外资是非常纠结的,一方面渴望着这方面的投资,尤其是这方面更先进的文化跟经验进入国内,另一方面又不可能允许纯粹国外文明的东西直接进入,这让外国这方面的东西想进入最后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国内对外面文化比较了解的人去“汉化”这些东西。

  这种汉化以前是直接抄袭,这个过程也算是颇有历史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之后就有了不少这种抄袭,进入21世纪以后尤其是最近几年,原本颇有些肆无忌惮的抄袭变得有些困难了,网络的流行跟法律的健全让外国人也开始有较为方便的维权方式,很多成名“艺术家”的抄袭,因为惧怕名声被破坏的关系,甚至会对外国维权者用私了的方式,付出更多的金钱以保持自己的名声。

  所以,近几年国内的也开始越来越多的采用公开购买版权跟引进并且改编的方式购买国外的优秀作品跟节目。

  当然。这些东西在进入中国之后通常都会有个本地化的过程,待变成有中国特色的节目之后再进行播出。

  只不过,这种方式总是会有些麻烦,因为在这个“汉化”的过程中,节目组不可能完全照搬一切,最后节目在制作的时候,总会有传达不到的地方,这是没传达到的,有些节目组在制作节目的时候则有可能过于直接干脆的把外国的东西拿进来。导致观众们反而有些无法接受。

  有了这些问题,周晓的存在就显得特别了,他是个同时精通日本跟中国文化的媒体人,在日华人的身份让他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