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跷
�再次摇了摇头,皱眉问道:“朔方、安西两地戍边将领换防未到时候,兵部下令此刻换防又是为什么?增兵朔方,屯兵庭州沙州不是来得更便宜么,这又是谁下得令?”
那黑衣人这次却犹豫了良久,最后吞吞吐吐道:“中书密令。”
沈、邵两位中书。
大梁朝中书左右二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大到几乎已经到了架空皇帝的地步。说到底,这都是天元老皇帝为了晚年能给自己一个偷懒听戏的好机会,才想出的昏招。
可除了御史台,下面不管哪个地方的折子,最后都要递到这二位的手上。沈秦筝想了想今日早晨的时候那位邵大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戏态度,就知道自己日子绝对不会好过。
他还是暗暗叹了一口气,觉得今日自己就跟自家伙房里头的生火用的鼓风箱一样,不停地出气,一口坚持气吊在嘴里,差不多都快吐干净了。
“安西节度使史朝绪刚愎自用,蛮横霸道,与父亲向来不和。如此决策,倒也以父亲跟他再生龃龉。”
他转头朝向站在一边的黑衣人:“莫青,你着人去,盯死兵部和礼部。有关西北有任何消息都不要放过,全部都要报给我。”
莫青:“是。”
“啊还有,”沈秦筝补充道:“我记得跟我同进恩科的李羲载是不是在刑部来着?”
莫青答道:“李进士金榜六名,如今点了刑部 ,刑部如今没有主心骨,担子正好压在刑部主簿云大人头上,这几日正是焦头烂额。”
沈秦筝点点头,感觉终于有了个稍微好听一点的消息:“唔,想法子加把火,吹吹吏部诸位大人的枕边风,让李羲载顺风一点。还有户部、工部的手要加紧往进伸了,咱们的陛下着急要钱袋子,过几日我请几位同僚上一趟天香楼,让各位大人做好准备。”
莫青有点为难地答道:“呃,大人,工部那边儿……呵呵,可能有些问题。”
“又怎么啦?”暂时开心一点的沈大人给自己添了一口茶,往嘴里喂了一口。
莫青忍了又忍,实在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哭丧着脸还是应该放声狂笑,于是在脸上呈现出一个非常扭曲而奇特的表情:“您忘了?工部江祥江大人,刚从山南道调进来。”
“噗——”沈秦筝一口茶正好喷在莫青脸上,尖声明知故问:“哪个江大人?”
莫青摸了一把脸,嫌弃地撇撇嘴,然后恢复到日常的面不改色:“就是那个名动大梁的江大人。”
山南道永州出了一位青天父母官,江祥江大人。
江大人是天元年间的进士,因为没通过吏部最后的考试,考得也不是什么很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名次,于是点了山南道的地方官,外放去了。
但是留在京城的朝中上下官员谁都清楚,吏部那个考试,若是有银子算什么难事。
可这位江大人偏不,一毛不拔。
听说当时有好友给他出了点子,让他往吏部私下里走动走动。他可倒好,一封状纸告到主考官那儿,把好友告了不说,顺便还写了一篇大赋——信的中心思想就是“骂人”,骂的对象是皇帝——把天元皇帝骂得狗血淋头,老皇帝当场就把玉玺砸了个豁,差点没气得中风晕过去。
沈秦筝当时尚小,听闻此事还觉得他这皇爷爷是不是太小心眼了,这样一个人放在御史台不是天降奇才吗?御史台诸位大人别的�
那黑衣人这次却犹豫了良久,最后吞吞吐吐道:“中书密令。”
沈、邵两位中书。
大梁朝中书左右二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大到几乎已经到了架空皇帝的地步。说到底,这都是天元老皇帝为了晚年能给自己一个偷懒听戏的好机会,才想出的昏招。
可除了御史台,下面不管哪个地方的折子,最后都要递到这二位的手上。沈秦筝想了想今日早晨的时候那位邵大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戏态度,就知道自己日子绝对不会好过。
他还是暗暗叹了一口气,觉得今日自己就跟自家伙房里头的生火用的鼓风箱一样,不停地出气,一口坚持气吊在嘴里,差不多都快吐干净了。
“安西节度使史朝绪刚愎自用,蛮横霸道,与父亲向来不和。如此决策,倒也以父亲跟他再生龃龉。”
他转头朝向站在一边的黑衣人:“莫青,你着人去,盯死兵部和礼部。有关西北有任何消息都不要放过,全部都要报给我。”
莫青:“是。”
“啊还有,”沈秦筝补充道:“我记得跟我同进恩科的李羲载是不是在刑部来着?”
莫青答道:“李进士金榜六名,如今点了刑部 ,刑部如今没有主心骨,担子正好压在刑部主簿云大人头上,这几日正是焦头烂额。”
沈秦筝点点头,感觉终于有了个稍微好听一点的消息:“唔,想法子加把火,吹吹吏部诸位大人的枕边风,让李羲载顺风一点。还有户部、工部的手要加紧往进伸了,咱们的陛下着急要钱袋子,过几日我请几位同僚上一趟天香楼,让各位大人做好准备。”
莫青有点为难地答道:“呃,大人,工部那边儿……呵呵,可能有些问题。”
“又怎么啦?”暂时开心一点的沈大人给自己添了一口茶,往嘴里喂了一口。
莫青忍了又忍,实在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哭丧着脸还是应该放声狂笑,于是在脸上呈现出一个非常扭曲而奇特的表情:“您忘了?工部江祥江大人,刚从山南道调进来。”
“噗——”沈秦筝一口茶正好喷在莫青脸上,尖声明知故问:“哪个江大人?”
莫青摸了一把脸,嫌弃地撇撇嘴,然后恢复到日常的面不改色:“就是那个名动大梁的江大人。”
山南道永州出了一位青天父母官,江祥江大人。
江大人是天元年间的进士,因为没通过吏部最后的考试,考得也不是什么很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名次,于是点了山南道的地方官,外放去了。
但是留在京城的朝中上下官员谁都清楚,吏部那个考试,若是有银子算什么难事。
可这位江大人偏不,一毛不拔。
听说当时有好友给他出了点子,让他往吏部私下里走动走动。他可倒好,一封状纸告到主考官那儿,把好友告了不说,顺便还写了一篇大赋——信的中心思想就是“骂人”,骂的对象是皇帝——把天元皇帝骂得狗血淋头,老皇帝当场就把玉玺砸了个豁,差点没气得中风晕过去。
沈秦筝当时尚小,听闻此事还觉得他这皇爷爷是不是太小心眼了,这样一个人放在御史台不是天降奇才吗?御史台诸位大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