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部分
  变更林业用地为建设用地的手续。由于这些林地本来就是属于稀疏林地,经济、生态的价值都不高,加上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路山的影响,几乎没费什么周折,林业厅马上给予了批复。

  此间,郝智到四川参加西部经济论坛会,通过和与会人员的广泛接触,深深感到自己思想的保守。在国家继续保持经济高增长的态势下,全国许多地方新一轮开发区建设呈现出方兴未艾态势,而路山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三年保持在20—30%,远远高于全国和西部其它地区,的确早具备了创办经济开发区的条件。

  回到路山后,他连续几天主持召开了地委常委会,进行思想大讨论,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建设一个省级开发区,而且一定要高、规模一定要大,在符合经济规律和自身条件的前提下,选准项目,用大手笔绘蓝图,不办则已,要办就把路山的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有规模、高效益、低耗能、重环保、重点发展高科技和朝阳产业的开发区。地区决定专门组建开发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立即进入到请著名设计院规划、办理征地等程序里,力争在大华电厂项目开工建设的同时,完成土地开发利用整体规划。

  准备建设地区开发区的消息一传出来,潘东方几次来找他汇报,说榆树峁村的群众蠢蠢欲动,其他村的群众也在观望,地区这样占用土地恐怕要出问题。他建议把20多平方公里的榆树滩一次性全部放开,除了给未来的电厂保证用地外,还应把其它的地块分配给永川县、禾塔镇和青年营以及涉及的榆树峁等几个村共同经营开发,否则恐怕会出大问题,到时候难以收拾。能出什么问题呢?郝智明白他话里的意思,便严厉地告诉他,作为全区经济龙头的永川县,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认大局、顾大全、全力支持国家建设,支持地区开发区的上马。他还警告说,如果出现阻挡重点工程建设的恶性事件,首先要拿你潘东方是问!

  话虽然是这样说了,但郝智心里还是一直担心榆树峁的群众会再次出来阻挡。于是,他叫地委农村经济工作部把榆树峁村作为农村“三项教育”的重点村,派出一个工作组密切注视该村的动态,可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榆树峁的群众知道地区设立开发区,显得很支持,地区定的每亩200元的造林补偿款和800元的征地款,他们家家户户都高兴地领走了。特别是当电厂项目正式落户后,他们更表现得欢欣鼓舞,没有一点进行群体上访的苗头。然而,这个村目前算是稳定了,永川县却又冒出了水库移民的事情。

  水是电厂的生命,保证充足水量供应,是建设电厂最基本的条件。大华电厂之所以最后能落户路山,和这里有丰富的水资源有直接关系,这也是郝智当初自信能成功争取项目的主要原因,因为当路山拿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毗邻的几个地区一比,优势鹤立j群般显现出来。因此,路山跑项目时把水资源作为一个最强大的王牌,并承诺将在电厂正式发电前,由地方出资给电厂修一座库容至少在五千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

  地区的确对这座水库很重视,在项目跑动的同时成立了水库建设组织,供水领导小组由郝智亲自任组长,姜和平任副组长,水利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地区水利局内,地区财政积极支持,一次就拿出一百万用于水库设计等前期费用。在未来的运作上郝智对这个水库也寄于厚望,要求水库从建到管到经营,一定要采取市场经济的模式,建设所需的两个亿资金,完全用股份合作制的办法去融资解决。在这一点上,郝智很有信心,因为水库选址在永川河的一条支流上,这条支流倒是不长,但产生的径流一年就有几千万立方米,这里是修水库的最佳地点,且离电厂厂址仅仅十多公里,距离短且一路全部是自流,用水成本和运行费用都很低。更重要的是,电厂是永远的客户,天下还没有这样仅一次性投资后,就能一劳永逸地靠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