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部分
��要姓梁了,再这样下去他们什么生意也无法再做了。

  经过四次拍卖,特别是次次都是梁少华拔的头筹,所以没有悬念的拍卖会显得比较冷清,领导也无暇再来顾及,新闻报道也是蜻蜓点水,后来几块地皮的起拍价甚至都低于第一次的每亩30万元,但拍卖之所以还能进行下去,是因为那些陪买的公司都是梁少华安排的,他们参与只是为了凑够法定的报名数,使其符合法定程序。至于地价为何压低,城建局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受到了市场变动的调节”。

  这次的拍卖起先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台下那些买主互相开着玩笑,大声喧哗着旁若无人,仿佛他们是来逛农贸市场的。已经习惯了路山拍卖会没有一点悬念的拍卖师再也进入不到那个职业的兴奋状态,按照程序在懒洋洋地喊出每亩28万元的底价后,就再也打不起精神,因为按照前几次的规律,经过加五千、八千块的一两个回合的叫卖,象征性地涨到30万元左右,拍卖会就算给画上了句号。

  “三十万。”后排左边有人举起了牌,一口涨了两万,令拍卖师的眼皮弹了一下。

  “三十万八。”可人的赵娟依然用她那口好听的吴语说着。

  “三十二万。”前排右边又有人举起了牌。

  “三十二万八。”赵娟不紧不慢地继续举牌。

  “三十四万。”后排有人举起了牌。

  这时赵娟不由得拿眼瞄了一下梁少华,看到他挥手的暗示,同时,也看到坐在梁少华周围的那些人开始走动起来。

  “三十四万了,还有没有加价的?”拍卖师显然已经被挑逗得开始兴奋了,“三十四万第一次。”他环顾全场,控制着节奏,甚至拖延了一会儿,不得不提高声音叫出“三十四万第二次”,眼睛投向了赵娟。果然,她不负期望地又喊出“三十四万八”。拍卖师又大叫起来:“这位女士给出了三十四万八,还有没有加价的?”他扫视刚才那几个竞价的人,却见他们都在忙着和别人交头接耳。

  “三十六万。”前排一个一直一言不发的人第一次举起牌子。

  “三十六万八。”赵娟当仁不让地接跟着。

  “三十八万。”

  “这位先生给出了三十八万了,还有没有加价的,有没有?”拍卖师仿佛又回到了省城的拍卖场,情绪高涨,灵牙利齿。“好,这位女士又加了八千,三十八万八,现在已经到了三十八万八千了,还有没有加价的,有没有?有没有?”拍卖师像是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一辆跑车,面对平坦宽敞的大道,只有继续保持速度,高速前进。最后报价的那位先生扭过头去把目光投向后方,他多么希望那几个同盟军有谁再喊起来,因为按照先前的约定,他已经多喊了一次了!就在这个时候,他的手机几乎同时接到了几个同盟军的短信,内容如出一辙:“撤吧,我们拼不过他!”而另一个短信是梁少华发来的:“只要快闭嘴,就能拿十万。”他顿时明白同盟军们撤退的原因。他们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啊!他感叹着也只好选择了撤退,他知道来这里和到赌场没有什么两样,玩到最后的赢家永远是最有钱的,而梁少华是最有钱的人,也是这里最大的赢家。此时,他关心的倒是一会儿到哪儿去领取十万元?只喊叫了两次,就赚到十万,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啊?他相信梁少华不会赖账的,因为这是生意场上的规矩,何况自己还保存着他的短信呢。

  “三十八万八第二次!”拍卖师像一个被挑逗性起的男人,浑身欲火中烧的,只想迫对方就范。但这里毕竟和风月场有别,即使为了痛快想qg犯罪,哪怕完事就死也办不到的。他用老鹰般的眼睛扫视着大家,似乎也看出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