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文科举
�方的力量和境界,还有更多的智慧和技巧!</p>

  “文科举的日子快到了,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该走了!”</p>

  杨纪衣袍一荡,随即快若奔马般,纵跃而出。</p>

  “轰隆!”</p>

  两侧气流急速后退,杨纪过处掀起浩浩狂风,甚至在身后拉出长长的空痕。大约半个时辰之后,杨纪终于达到平川城。</p>

  “嗡!”</p>

  整个平川城人流如梭,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参加文科举的人群。距离文科举还在三天,终于显出这朝廷大事的盛况。</p>

  杨纪穿过城门回到客栈,房间中空荡荡的,“方不同”人不在,也不知道去哪里了。杨纪也无心多过,立即准备科考的事宜。</p>

  铛!</p>

  三天之后,一阵清脆、宏亮的钟磬声响天彻地,三年一度的文科举终于开始了。</p>

  平川城内的北部,守卫森严,一座占地数百亩,上下三层的殿宇矗立在城池中。殿宇四面八达,面面通透,灰色城墙,灰色的屋瓦,处处显露出一种古朴悠久的文化气息</p>

  整个“庞然大物”俯瞰大地,气势恢宏,正门上,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文殿”。</p>

  平川城虽然远在边陲,朝廷统治某些方面力有未逮,鞭长莫及,但是在举国看重的“科举考试”上却是不遗余力,面面俱到。</p>

  所有洲、郡、县,“文殿”、“武殿”毗邻而建,其形制几乎一模一样,规格也相差不大。</p>

  “八百年的文殿啊!”</p>

  杨纪望着眼前如山峦一般俯卧在地上的“庞然巨物”感概不已。传闻中,大汉皇朝各地的“文殿”、“武殿”都是开国时,仿佛上个纪元“读书成圣”的那个时代遗留下的图纸建造的,距离已有八百年的历史!</p>

  朝廷在这件事情上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文殿”、“武殿”虽然历经八百多年的风吹雨打,但依然坚固如初,丝毫没有破损。</p>

  “铛!”</p>

  巨大的钟磬声中,一个文官出现“文殿”的钟楼前,清朗的声音响彻天地:</p>

  “洪元二十三年,第七场文试,行礼!”</p>

  下一刻,文殿外黑压压的人群跪了下去,对着文殿上代表大汉皇朝的巨大金色柱形“华表”跪了下去:</p>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宏亮的声音响彻天地。</p>

  “童子试”是大汉皇朝最低级的考试,也是所有“学子”礼敬皇室,对朝廷表达尊重和敬畏的开始。</p>

  这在大汉皇朝是必不可少的仪式。</p>

  杨纪只是犹豫了一下,也跟着跪了下去。在跪下去的那一刻,杨纪冥冥中有种奇怪的感觉,只觉精神力莫名的削弱了一些,仿佛随着唱诵声,涌入到了“文殿”上方的金色“华表”之中。</p>

  “这是……能够吸收精神力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