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夷陵急变(上)
��,就是夺取夷陵、保全物资,还要尽可能地获取战俘,把敌军变成己军,这样他的军队数量才会大增,才能真正扼断二十万大军的归路。

  况且赵崇玼在剑南军中多年,他不想过于杀戮剑南军。

  这时,远处传来了低微的马蹄声,赵崇玼立刻站了起来,从马蹄声判断,这应该是他派出的斥候回来了。

  片刻,几名军士将一名斥候带了过来,斥候单膝跪下行一军礼,“斥候王平,参见将军!”

  “你们其他人呢?”赵崇玼有些担心,他派出了十名斥候前往夷陵,怎么只有一人回来了?

  “回禀将军,我们在夷陵北遇到了从襄阳撤回的情报堂成员,队正带着七名弟兄跟随他们进城了,李芳正去了下牢镇,我先回来禀报。”

  赵崇玼大喜,连忙问道:“是怎么遇到情报堂的,有多少人撤回,你仔细讲来!”

  “回禀将军,从荆襄那边逃难来的人很多,很多是襄阳驻军的家眷,传闻襄阳将有大战,所以他们家眷先撤回蜀中,具有足有万人之多,情报堂大约来了六十多人,混在逃难队伍中,他们说是奉命前往成都,是他们先认出了我们,队正请求他们协助,众人便一起进城了。”

  赵崇玼又仔细看了看地图,问道:“前方的烽火戍堡还在吗?”

  前方山谷的出口处,有一座烽火戍堡,就是赵崇玼所修,当时是为了防止北唐军从这里出来,赵崇玼知道,那座烽火戍堡不大,最多只能驻扎二十人,这也是他比较担心之事。

  斥候摇摇头道:“烽火戍堡还在,但已经没有驻兵了,里面长满了荒草。”

  “他娘的!”

  赵崇玼暗骂一声,这个鱼宝宝连最起码的防御都不考虑了。

  现在一切都比较顺利,关键就是看下牢镇的驻军了。

  下牢镇有五千驻军,守军将领叫李云舒,长安人,当年杨国忠进攻南诏大败,李隆基不得已便将高仙芝从安西调到剑南,又将数万关中府兵调往剑南,这个李云舒就是当时一个府兵都尉,随军进了剑南,在平定南诏叛乱颇有功绩,被高仙芝提拔为将军,和赵崇玼私交非常好,一直驻扎在南诏。

  赵崇玼和席元庆投奔北唐后,李亨把贾崇瓘军调往南诏,而把他的军队换到夷陵驻扎,让他为夷陵主将,但没有多久,鱼朝恩便夺了他的军权,让义子鱼宝宝做了主将,将李云舒降为副将,很快又被贬为下牢镇守将。

  所以这次夺取夷陵的关键就是在这个李云舒的身上,而席元庆在攻打南诏时和这个李云舒有过节,两人为争功险些发生了内讧,私怨很深,这个重要的情报李庆安掌握了,而李光弼不知。

  ‘席元庆可取夷陵,但不能全胜!’这是李庆安下的结论,原因就在于此。

  .......

  在赵崇玼派出了的十名斥候中,有一个斥候叫做李芳正,这个人只是潼关军队中的一名小兵,李庆安特地将这名小兵从潼关调到汉中,情报堂查出,这个叫李芳正的小兵就是李云舒的侄子,准确地说,他是李云舒的亲生儿子,从小过继给了大伯,便由他来担任这个联络员兼说客。

  李芳正今天二十六岁,长安人,长得高高胖胖,一表人才,原本是个小商人,去年响应抗击安禄山的号召而从军,被分派到潼关做一个小兵,但他做梦也想不到,他竟然被李庆安接见,鼓励他为国立功,并赏了他父母五百银元,同时许诺他,若能成功说服生父,他将被提拔为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