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肉难寻_分节阅读_63
 好久都没和宁怡正儿八经的说话了。想到有些冷落她,觉得于心不忍,后来又想到男儿本该如此,就释怀下来。看到周儿日复一日的长大,很是快活,就对走过来的宁怡笑了几下。她笑着说:“相公,我有身了。”脸上一脸娇羞。

  又有了?说不上是高兴还是惊奇,点点头,“好好养着身子,别做什么事情了。”她点点头,一如多年前嫁来时的温顺。

  又到年底,开始忙,孙先生偶尔来送花红,吞吞吐吐,大意无非就是敬修经常去吃吃喝喝,记账在我头上。真是头痛……让孙先生自己看着办。和敬修一起去各位大人家转,在王侍郎家中又看到小苏,似乎看敬修颇为不顺眼,虽然我也看着不顺眼,可是外人看我弟弟不顺眼我还是很不高兴的。二弟虽然好玩,却不是笨蛋,只一会功夫就对小苏产生了兴趣,大约想起来他的门客了。稍微警告了他一下,便继续拜访各位大人。

  新年了。阖家终于坐在一起吃饭。每年,也就这一次吧。

  宁怡刚刚怀上,肚子也看不出来,母亲欣喜的很,顺便催促着敬修。敬修略带夸张的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父亲抬头看了他一眼:“是么?”谁都不敢搭腔,默默吃饭。

  过的年去。不久就调整。父亲大笔一挥便是几百人的起落,我,礼部尚书;敬修,刑部主事。父亲说,敬修,成家立业,你该成家了吧。

  敬修就有了一个妻,三个妾。

  敬修新婚不久,我便要出使朝鲜,名为出使,实为和朝鲜国做好攻守同盟。前几日一个金发碧眼的毛人寻到礼部,愿用倭人之计划换取传教之权,草草的应付了他,却知道社稷并不安稳。他带来的器具精巧华丽却并无大用,毛人都把心思放在这个上面了?

  听闻我要出使,选拔随行使团,诸多同僚艳羡不已。何来艳羡。跋山涉水,舟车劳顿,沿途还有盗匪出没,这便是美差?跟父亲交代了事项,甚至做好了殉国的准备,临行前,郑重的把周儿托付给宁怡,还有肚子里面的孩子。她浅浅的哭着,让我心里有点对家的不舍。敬修依旧如常,还笑嘻嘻的说,大哥,带个朝鲜女子回来做妾也不错。

  共计要带物品:王侍郎家人参一支,梁尚书家人参两支,赵尚书家人参两支,冯公公人参十支,还有我的老泰山前冯尚书,人参两支。

  这个高丽没啥特产,就产人参。所以,还好带的东西不多。

  一路辛苦自是不必待言,之前一些高兴的官员现在都黑着一张脸,每日躺在马车里面哼哼,倒是兵部的几位官员不辞辛苦,一路走来精神一直不错,聊以宽慰。陆路辛苦,海路颠簸,幸好路程不算很远,这才对三宝太监当年下西洋的举动颇为理解和崇敬。

  在朝鲜得到国君的款待,晚上竟然也有侍女伺候。高丽女人也没什么稀奇的吧,打着手势让她出去,千难万险的来到高丽,又不是为了来睡女人。

  事情很顺利,人参,自然不用买,国君已经准备好了。动身回国,还是我大明朝物华田丰。同来的兵部侍郎带了一个小妾回去,同行的还有国君准备给皇上的一排小妾。回程,于是拖沓。

  终于回家,觐见皇上呈上贡品,向趴在榻上的父亲汇报情况,顺便责备敬修。父亲气色很差,勉强上朝,赶紧找孙先生来看,孙先生苦笑着说父亲在此职位上内忧外虑,始终悬于心间,若是他自己放不下,再有良药也是没用。

  宁怡肚子已然开始隆起,预计八月临盆,敬修的妻和妾皆无所出,母亲欢喜之余有些牢骚。鬼节过后三天,父亲忽然无力走路,榻上随处可见鲜血淋漓,食不能进,便如酷刑。孙先生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