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九十二章 专家不好当(280月票加更)
p;“我不需要赚更多的钱,我的钱已经快花不完了,我现在需要一个利益共同体。只有把你这样的美国精英拉进来,我活得才踏实。你不是移民,不了解移民的想法,他们不管钱多钱少。总会有一种外人的感觉,缺乏安全感。”洪涛这回说的是真话,无比真实的话。但是越是这样,别人越不会认为你在说真话,这尼玛就是一个怪现象,原理至今洪涛没有想明白。每次自己说真话的时候,都没人愿意信。
“这是个自由的国家……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列文只说了半句,看见洪涛脸上那个表情,两个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条走廊非常长,两边有很多房间,但房门都关得紧紧的,隔不远还会站着一个波音公司的内部安保人员,两只眼警惕的盯着这些外来人。不过除了洪涛之外,剩下的人好像都没关注这方面的事情,他们远远的拖在后面,分成了两个小集团,一边走一边在讨论着刚才洪涛那两张草图上的内容。人数多的是有关火箭方面的专家,他们正在简单的论证把火箭放在船舱里组装和在平台上最后集成的可能性。人数少的是舰船方面的专家,他们讨论的则是用海钻平台当发射平台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是,该如何改装这个平台。
“我是这么想的,要是只用拖船拖拽平台抵达指定位置,看上去是会省一些改造费用,但是这个平台在海面上可不光是需要漂浮,它需要有自身的动力来保持平台的姿态,所以它必须安装一定数量的推进器。要是这样的话,那不如直接给它赋予行动的能力。另外我想问问克瓦纳集团的先生们,让这个平台在海面上稳定能不能做到?大概可以抗几级风浪?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连4级风浪都抗不了,不能达到让火箭发射所需的稳定性,那我这个设想就是没意义的,根本就不用讨论了。”再次集中到会议室里,形式就变了,这个会议室有像课堂,洪涛那两张草图被挂在了活动展示板上,还打上了灯光,然后变成了洪涛在前面讲,大家都和小学生一样坐在下面听。
洪涛一儿都不怯场,给一大群尖的科学家讲课,他非常兴奋,如果能把这个场面照下来的话,他愿意花1000万美元购买。把这玩意拿回家去给父亲看看,这种成就感比几千万美元珍贵,有钱你也买不到。可惜的是洪涛没这个吹牛x的机会了,照相是肯定不让的。
“理论上可以解决,但是具体数据还要有了具体船型之后,再经过严格计算才能有答案,我们现在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还是一顿交头接耳,最终说话的还是那位叫阿蒙森的人,这些挪威人好像把他当成了传话筒。
“那这种海钻平台能否承受火箭发射产生的巨大推力呢?我们只聊理论上的。”洪涛又把目光转向了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他们负责主要就是火箭方面的工作。
只需要几个问题,洪涛就可以区分这些人里谁是技术人员、谁是像列文一样的管理人员了。因为他每个问题提出来,人群里就有人一脸茫然也有人立刻交头接耳的和同伴商量,那些互相商量的人就是懂技术的,一脸茫然就是来扯皮的。他们只对这个新公司的股份结构、运营管理、安全问题感兴趣,至于火箭是怎么发上去的、用什么发上去,他们并不关心。
给一群专家讲课是个非常有挑战的事情,一个小时之后洪涛就有想下台不讲了,因为他们提出来的问题越来越专业,面对这些专业问题,洪涛只能是把厚脸皮在前面,干脆就回答说我不是搞这个的,我不知道!
但是次数一多,他也有不住了,干脆,谁清楚就让谁上来讲吧,大家各抒己见,对自己提出来这个方案先来一个简单的论证。好在这个方案本来就是成熟的、经过实践检验的,他们大多不会从根本上去推翻,只是在细节问题上争论不休。这一争论可就没完了,一上午啥也没干,光听俄罗斯、乌克�
“这是个自由的国家……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列文只说了半句,看见洪涛脸上那个表情,两个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条走廊非常长,两边有很多房间,但房门都关得紧紧的,隔不远还会站着一个波音公司的内部安保人员,两只眼警惕的盯着这些外来人。不过除了洪涛之外,剩下的人好像都没关注这方面的事情,他们远远的拖在后面,分成了两个小集团,一边走一边在讨论着刚才洪涛那两张草图上的内容。人数多的是有关火箭方面的专家,他们正在简单的论证把火箭放在船舱里组装和在平台上最后集成的可能性。人数少的是舰船方面的专家,他们讨论的则是用海钻平台当发射平台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是,该如何改装这个平台。
“我是这么想的,要是只用拖船拖拽平台抵达指定位置,看上去是会省一些改造费用,但是这个平台在海面上可不光是需要漂浮,它需要有自身的动力来保持平台的姿态,所以它必须安装一定数量的推进器。要是这样的话,那不如直接给它赋予行动的能力。另外我想问问克瓦纳集团的先生们,让这个平台在海面上稳定能不能做到?大概可以抗几级风浪?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连4级风浪都抗不了,不能达到让火箭发射所需的稳定性,那我这个设想就是没意义的,根本就不用讨论了。”再次集中到会议室里,形式就变了,这个会议室有像课堂,洪涛那两张草图被挂在了活动展示板上,还打上了灯光,然后变成了洪涛在前面讲,大家都和小学生一样坐在下面听。
洪涛一儿都不怯场,给一大群尖的科学家讲课,他非常兴奋,如果能把这个场面照下来的话,他愿意花1000万美元购买。把这玩意拿回家去给父亲看看,这种成就感比几千万美元珍贵,有钱你也买不到。可惜的是洪涛没这个吹牛x的机会了,照相是肯定不让的。
“理论上可以解决,但是具体数据还要有了具体船型之后,再经过严格计算才能有答案,我们现在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还是一顿交头接耳,最终说话的还是那位叫阿蒙森的人,这些挪威人好像把他当成了传话筒。
“那这种海钻平台能否承受火箭发射产生的巨大推力呢?我们只聊理论上的。”洪涛又把目光转向了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他们负责主要就是火箭方面的工作。
只需要几个问题,洪涛就可以区分这些人里谁是技术人员、谁是像列文一样的管理人员了。因为他每个问题提出来,人群里就有人一脸茫然也有人立刻交头接耳的和同伴商量,那些互相商量的人就是懂技术的,一脸茫然就是来扯皮的。他们只对这个新公司的股份结构、运营管理、安全问题感兴趣,至于火箭是怎么发上去的、用什么发上去,他们并不关心。
给一群专家讲课是个非常有挑战的事情,一个小时之后洪涛就有想下台不讲了,因为他们提出来的问题越来越专业,面对这些专业问题,洪涛只能是把厚脸皮在前面,干脆就回答说我不是搞这个的,我不知道!
但是次数一多,他也有不住了,干脆,谁清楚就让谁上来讲吧,大家各抒己见,对自己提出来这个方案先来一个简单的论证。好在这个方案本来就是成熟的、经过实践检验的,他们大多不会从根本上去推翻,只是在细节问题上争论不休。这一争论可就没完了,一上午啥也没干,光听俄罗斯、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