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难
p; 高院长道:“如果是走读的学生,那就更不好说了,有不少各地名门之后都会到书院求学,但他们不会读上十年,多者三年,少者一年,然后就离开书院去求前程了。”

  既然找不到什么痕迹,众人也就不打算再浪费时间。

  正说着,吴婶带着人上来给他们送饭菜,见人这么多,吴婶都楞了一下。

  战时,她基本上只负责那老三位的饮食,李叱和高希宁都会

  随军吃饭,此时人多饭少,吴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她决定就在这做些面条,省时省事。

  一边做饭一边听着李叱他们闲聊,吴婶忽然搭了一句:“你们说的这个人,是不是萧公子?”

  听到这句话,高院长先是楞了一下,然后看向吴婶:“哪个萧公子?”

  吴婶道:“越听越像,萧公子是除了当家的和大将军之外,难得的几乎每餐都到食堂吃饭的书院学生,叫......萧悦?”

  吴婶看向李叱说道:“当家的去书院之后有两年,萧公子才离开的。”

  “对了。”

  吴婶道:“萧公子对当家的你特别感兴趣,每天都会在你吃过饭后才进食堂,但总是要仔细问我当家的你都吃过些什么。”

  李叱皱眉。

  吴婶道:“他还经常从食堂带些饭菜去书林楼。”

  燕青之猛的反应过来:“想起来了,确实有这样一个人,还总是想和李先生请教问题,但李先生不怎么理会他。”

  李叱仔细回忆,没有任何印象。

  所以他觉得这个关亭候很了不起,以李叱的机敏和警觉,有个人对他那么感兴趣,他却毫无察觉。

  一个出身优越的人却能很低调的行事,城府之深,已经可见端倪。

  燕先生道:“他去四页书院求学却那么不显眼,大概当时只是想要书院的一份结业罢了。”

  李叱嗯了一声。

  他莫名其妙的想起来唐匹敌之前说的那句话,老唐说,这个关亭候行事作风和李叱很像。

  可想再想想又没道理,那时候李叱真的没有多大名气,关亭候没必要模仿一个当时还是小人物的李叱如何行事。

  况且,李叱那会儿还在进化中,哪有现在这么不要脸。

  就在这时候,有亲兵带着一个人进来,看那人年纪三四岁上下,应该是紧张,所以脸色有些发白。

  “主公。”

  亲兵俯身道:“此人说是关亭候信使,从扬州来,给主公带来一封关亭候的亲笔信。”

  李叱看了看那信使说道:“莫怕,把信给我。”

  信使连忙从怀里取出来一封信,双手递给李叱:“这是关将军的亲笔信,命我务必亲手交给宁王。”

  李叱把信接过来:“安排他下去休息。”

  说完后把信撕开,信并不厚,只有一张纸。

  信上第一句话......我对宁王十分敬佩,冒昧写信,是有些人生疑难,百思不解,所以想请宁王释惑。

  第二句话是......宁王信命吗?

  第三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