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
��军董承与辅国将军伏完,至于三公反在他们之后,董伏二人中间空出一张坐榻,明显是留给自己的。这样的年月谁掌握兵权谁就尊贵,即便是朝堂之上亦是如此,他不及多想赶紧落座。

  刘协见曹操落座,转眼又看看我,微笑道:“卿就是前太尉程闵吧?”我道:“臣便是程闵。”

  刘协继续道:“爱卿曾是当朝太尉本是因病还乡,观爱卿几日身体应该已经康复了吧?”

  我不明白这皇帝到底要干什么于是道:“多谢殿下关心,臣已无碍。”

  刘协又道:“既然爱卿已经康复那应该已经可以继续帮朕处理朝政了吧?朕便封你继续当太尉吧。”

  一下我就蒙圈了,这特么劳资最不爱天天上朝了居然让劳资又当太尉,又得天天上朝,不对,等等,我突然想到了什么,这皇帝特么的太明智了,这不是明显的离间计么?这是要离间我和曹操啊,于是马上道:“臣本膏粱纨绔,疏少才德,自颍川起兵以来多蒙曹将军提携,实在是愧受此职,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刘协却连连摇头道:“天下荒乱苗裔凋零,难得卿不忘效命皇恩。特意授予将军之职以为百官楷模,卿不可再推脱。”他对曹操十分客气,对刘服却颇为强硬。客气的未必真客气,强硬的也不是真强硬。

  我算定他会这么说于是半推半就道:“既然如此,臣愧然受命,感谢陛下之恩。”

  曹操目不斜视倾听朝奏,心里却凉一阵热一阵的。谁都明白,所谓的朝会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所有矛盾只有在私下处理,大家不过是象征性应个景而已。有人畅谈李傕、郭汜之罪,但是现在朝廷却无力平灭,仅仅是声讨一番罢了;有人提出伪青州刺史袁谭攻伐北海相孔融的事,但却绝口不提其父袁绍的关系,讨论结果是下诏召孔融入朝,这实际上是仗打输了,不得不让渡北海给袁家;接着又有人提出折冲校尉孙策私占江东,攻伐会稽太守王朗,但朝廷鞭长莫及想管也管不了;还有人觉得来了曹操腰杆硬了,参奏河内太守张杨以己名冠于殿阁实属骄纵,但还是念在他有救驾之功不予加罪。总之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废话。文雅而又空泛的朝会进行了一个多时辰,临近午时才散。

  曹操碍于特殊身份并未与任何人寒暄,只是暗地里派人请董昭过营议事。董昭一进来就规规矩矩施礼道:“下官拜见将军。”

  曹操笑道:“哪有这么多礼节啊!”说完一把拉住他的衣袖,引过帅案肩并肩地坐下。董昭倒是安然受之没有推辞,只恭恭敬敬道:“下官谢座。”

  曹操道:“在我这儿你不可言谢,该谢的人是我,未曾相见便三番五次相助,曹某心中有愧啊。”说完不住捋髯道:“昔日光武爷单骑见铜马,人言推心置腹。我看咱们素未谋面,却已推心置腹了。公仁不以我鄙陋,肯如此垂怜,操感恩戴德。”他的话已经谦虚到了极致。

  董昭略一低头,道:“将军言重了。天下汹汹群雄攘攘,除将军一人皆无长久之略,昭敢不驱驰?”

  曹操说相助,他却说驱驰,这两者的性质绝对不一样。曹操何等精明,已确定他的攀附之意,欣然点头道:“当年黄巾初定,宦官收受贿赂卖官鬻爵,一代廉吏贾琮为冀州刺史,吓得所有贪官污吏闻风而走,唯有公仁你安居瘿陶县长之位静候使君。那时候我就颇为欣赏你了,咱们彼此交心,且胸怀汉室,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说是不是?”

  董昭还是仅仅点头称是。曹操道:“自破张邈兄弟之后,令弟董访现已归于家乡为长,荀文若、程仲德几度厚赞其能,我也有意重用。”说罢曹操盯着他雍容的面庞,这才进入正题道:“今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