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第171章
这句话后,扁头就“啪”的一下打开窗户,把脑袋探出窗口,冲着隔壁单元就吼了一嗓子:“人呢?袁胖子你人呢?赶紧上线!……啥?吃饭?吃啥饭啊,开团了,我姐那个闺女啊,喜宝她闺女知道不?丫头!丫头等着呢!”

  吼完关窗,不然空调冷气都要跑了,紧接着又起身开门,一脚踹开隔壁房门:“东子西子!上游戏!”

  正闹腾着呢,穿着围裙戴着袖套的袁弟来就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手里端着一大盆不知道啥原料的乱炖:“玩啥游戏!赶紧出来吃饭了。把空调关了关了,那玩意儿费点儿,贵死了!记得把电脑也关了,都是吃电的家伙!”

  扁头和宋东宋西眼神一个交汇,转身回屋唰唰的关掉一切,然后操起笔电键盘鼠标就往大门口走:“我们去隔壁单元了。”

  袁弟来顿时急了,忙将刚端出来的碗筷一股脑的往桌上一撂,就上来拦阻:“这都饭点了,去啥去啊!赶紧吃饭,吃完上班去!”

  然而,她到底还是慢了一步,扁头哥仨一溜烟儿的就跑了个无影无踪,直接拐道儿去了隔壁单元。

  ……

  几年前,县里搞建设,从县变成了区,他们整个乡都被划到了新设立的区里头,更幸运的是,他们那个村还是拆迁范围内的。

  早在九十年代,那些胆子大的、能闯能拼的都离开村子去了县里,或者更能耐的学了强子大伟他们去了更南边,留下的不是老弱妇孺,就是没能耐的傻子们。

  真应了那句傻子命好,他们虽然没能耐出去闯荡,却架不住老天爷赏饭吃。随着经济发展,县改区,区再扩建,到了两千年这一年,上头下了文书,整个村都拆迁,可以选择钱或者原址原迁。

  前提是,户口还在村里。

  因为□□十年代出去的人太多了,很多年轻人都早早的离开了,且多半都在城里安了家落了户。

  就拿老宋家为例,很早就入伍的宋卫军早不早的户口就迁走了,之后宋菊花嫁了人也去了城里,往后就是被国家包.养了的臭蛋,以及考上了大学的喜宝和毛头了。再往后,强子等人陆续在京市落了户,又将大房二房以及老俩口都接了过去,而后又是各种男婚女嫁的,及至现在,老宋家绝大多数都成了京市人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赵红英和老宋头的户口仍然留在乡下老家。主要是,当时是按照户口分地的,他们自个儿是不种,可留在老家的宋卫民他种啊!

  自家日子过得红火了,肯定得拉拔亲戚一把,再说了,老宋家三房窝囊归窝囊,也干不出大事儿了,把自家的地白给他们种也是人之常情。

  早先没觉得这有啥,及至传出了拆迁的事儿。

  考虑到户口问题,以及三房他们现在住的小红楼是由强子和大伟出钱建造的,赵红英和老宋头商量以后,决定跟三房好好谈谈。

  到底是亲生的,老俩口瞅着老三也不是做得成大事的人,偏膝下还有仨孩子在,就打算叫他老实待着,别搞事情别拖后腿,假如能做到的话,那小红楼就归他,回头拆迁赔钱也好,赔房子也好,全都归他。当然,这是跟家里其他人商量过的,等于就是强子和大伟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所有权。

  最初,袁弟来相当不愿意,她想逼宋卫民开口,大意就是让强子他们给扁头哥仨找个活儿干,不是单纯的打工,而是希望能把这哥仨都给带出来。

  且不说宋卫民他自个儿不愿意,就是扁头哥仨听了这番话,也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