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人间路〔八〕
��理这个两三百的人小团伙。

  他勒令所有管事必须和他学习认字,学习当今的大事,学习当今的各种官僚体系。其中包括妇女管事(张若华是所有管事里学得最快的)。

  要逼一帮文盲的成年人学习这些,即使教授进度很缓慢,都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但尽管大家学得很痛苦,但是赵令游还是坚持他们必须学。

  为了让大伙能够更团结,面对下一次的进城夺粮,他还提倡大家诉苦,起来诉说被抢夺土地的痛苦,以激起大家抢夺粮食时的士气。

  他们诉苦的时候,赵令游就在一边听着。

  有一次,一个庄稼人诉苦的时候,讲到自己六个孩子都被活活饿死的时候。这个青年的神色是冷的,低声说:“天下的田产,其实足够天下人用,不必饿死那么多人!”

  这句话别人没怎么注意,只沉浸在诉苦的悲愤情绪里。而张若华注意到了。

  她的确读书不多,但是就她观察来看,这个人做事很有条理。

  而有条理的人,又有天下概念的人,不会是想安心当麻雀啄食的人。

  赵令游安安静静看她分析。

  哪个时代都有聪明人。在赵令游看来,张若华这样的,无疑也是自己时代的骄子。

  都说贵族教养好,容易出天才。赵令游觉得这纯粹是放屁。

  事实上,天才是和人口基数有关的。

  占百分之九十九的贫苦大众里面,才有最多最不俗的钟灵毓秀者。

  只是往往太平时候,这些人有层层官家豪族的铁索压着,得不到任何资源与发芽的机会。他们的血泪则被贵族阶级拿去供养自己阶级中的庸才出头。

  所以,每逢世道一乱,民间就会有为数众多的各类不俗之人脱颖而出。

  乱世之中,往往将星云集,帝才遍地,智士涛涛。这些人往往来自太平时怎么也出不了头的民间大众。

  有人抱怨,太平时代少惊才绝艳的才士。哪里是少才士啊!只是权贵豪族重重压榨之下,民间能挣出命来的有才之人,少得可怜而已。

  所以赵令游从来也不赞同压榨女子那一套。就他看来,一个民族里面的才士是随机分布的,男女各占一半。

  把女人圈在墙里,不给走出社会的机会。就等于把这个民族可能出现的英才,给活活废了一半。这简直 是令人忍无可忍的浪费。

  注意到丹凤眼青年正在神游天外,张若华立刻住口:“这只是我个人的猜度。请赵首领不要见怪。”

  赵令游回过神来,这回他没有矢口否认,而是反问道:“你既然觉得我想造反,那么,还敢跟着我?”

  张若华微微笑,心灵之里的那块石头显现在她的目光里,很安静和顺的说:“就像你说的。这不是乱世。但是地主的田越来越多了,我们的田越来越少。这样下去,总有一天要乱的。而我是一个什么也没有了的人,在乱起来以前,怕就已经和我的女儿们一样地死去。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赵令游难得露出一个比较真挚的笑容,站起来看了一周,这个流民的团队里,剩下的人七七八八。已经彻底散了。他伸出手:“重新介绍一遍。我姓赵,名令游,字守成,只是个流民头子。补充一句:还是个目前已经失败、很可能被官家当反贼抓起来的光杆一个的流民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