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小成
msp;李中易只是笑而不答,据他的了解,守城的时候,给守军带来最大伤害的,就是城外的弓驽或是投石车。

  不过,河池县城深处陇上腹地,山道崎岖狭窄,周军的大型投石车,根本无法越过八百里秦川。

  河池县是方圆几百里以内,最大的一个县,因为是蜀军的后勤大营,又有重兵驻守,附近十里八乡的富人因为安全感的问题,纷纷住到了县城里头。

  这么一来,县城里就聚集了大约十万多人,从而造成了一种畸形的战时繁荣。

  人多力量大,李中易借着检校河池捉守使(代理河池警备司令)的名头,召集来几百个穷人家懂针线的妇女,让她们配合铁匠,帮着改动皮甲。

  工作期间,李中易不仅管饭,还每人发放五十文一天的工钱。

  要知道,因为年年战乱,即使是所谓的普通富户,也不过是混个温饱,略有盈余。

  符合市场经济逻辑的决定,就是好政策,一大帮子妇女,干劲冲天,不出七天,就把所有的皮甲改造完工。

  乡兵们从来都是冲锋在前,逃跑在后的炮灰,将军们眼里的易耗品。

  如今,穿上从未配备过的加厚皮甲,乡兵们的精气神,立时变得昂扬。

  李中易上辈子就是名医,真正的名医,必须精通心理学。

  在他看来,不管皮甲的最终效用如何,因为自我暗示的心理作用,乡兵们自己的安全感直线上升。

  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接下来,李中易把领来的精制长枪、弓、弩以及刀盾等物,发放到了乡兵手上。

  经过一个多月的大强度集训,李中易手下的乡兵,已经变得整齐划一,颇有些强兵的姿态。

  美中不足的是,乡兵们的服装,还是七零八落,各色各样。

  关于服装问题,孟仁毅告诫过李中易,一旦乡兵们统一了制式的服装,就不可能再是乡兵的编制,而是正规禁军了。

  私建禁军,按照朝廷的法度,那是要掉脑袋的谋反重罪,连孟仁毅都不可能罩得住。

  好在,李中易改造皮甲的时候,统一选择了黑色麻布作为加厚皮甲的兜袋。只要不看下半身的装束,大家彼此之间,很容易就可以辨认出谁是友军。

  接下来,郭怀领着弓驽兵,训练大家的服从性。要求其实也很简单,弓驽兵们排成整齐的队列,按照军旗所指的方向,分三排,依次射击。

  李中易则亲自训练刀盾兵和长枪兵,战术动作的要领,也非常简单。

  刀盾兵就两个动作,左手盾侧挡,右手刀狠劈。

  长枪兵的战术动作,就更加的简单粗暴,以45度角,狠狠地刺杀。

  为什么不是30度角呢?

  在实践中,陪练的乡兵自己说,45度角的刺杀,长枪正好对准的是胸腹上部。在大日头下,枪尖上闪烁的寒光,清晰得见,令人情不自禁地就想躲闪。

  “杀!”在刺杀的同时,必须大声喊杀。

  按照李中易的要求,喊杀声必须达到声嘶力竭的程度,才算是过关。根据他的实地观察,往往喊杀声越是震耳欲聋,乡兵的士气就越是振奋。

  李中易自己不懂武术,军中也没有武林高手,不可能教乡兵们太过复杂的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