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 共谱华章(感谢紫星道人的再次盟主飘红)
不为新朝,不为自己,而是为了这个民族的未来。</p>

  铁木真,必须死。</p>

  此刻还是汉人自信心高涨的时候,若是真的被蒙古一统天下。那对于汉族的尚武精神和民族自信,可以说是一个灾难性打击。</p>

  最初的汉族,便是一个非常尚武的民族,具有高度的民族自信心。</p>

  汉族的主体,历经夏商周三代,于春秋战国时代逐渐成型,秦汉的真正统一。也基本宣告汉族作为民族的初步形成。</p>

  那个时期,就连儒家弟子,都要腰佩长剑,在宴席之上舞剑助兴更是常事。</p>

  秦的统一使中国的武力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短短十五年里。秦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战无不胜。大将蒙恬率三十万铁骑与匈奴骑兵硬碰硬,一仗打下来,匈奴两胡尸横草原,远遁大漠戈壁的深处,数十年不敢露头。</p>

  汉朝的对外反击战,虽然不如秦朝酣畅淋漓。但是依然让人血脉贲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壮士情怀千古之后,依然令人神往。</p>

  汉的统一和强盛。加上军事的巨大胜利,使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达到了高峰:“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的豪言壮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p>

  而在前世,即使到了战乱纷纷的三国时期,曹操北征乌桓诸葛亮平定西南孙权开发岭南也都取得了胜利。</p>

  随后历经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和“五胡乱华”的动~乱。汉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是由于尚武之风未灭和强烈的自信。最终实现了隋唐的大一统。</p>

  唐朝贞观至开元时期,对突厥。高丽的不断胜利,使民族自信心达到了顶峰。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正式这种极度自信的写照。</p>

  然而物极必反。隋唐光辉的顶峰,也就是下滑的开始。</p>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自信心由顶峰开始下滑的。那一次,汉族人第一次看到了自己军事上的无能,而且实在经济极度强盛时期。</p>

  这种打击是严重的,自此以后,汉族再也没有取得过对周边民族大规模战争的全胜。</p>

  宋朝的建立,非但没有扭转这种颓势,反而加速了尚武精神和民族自信的下滑。为了维护自己偷来的政权,宋朝统治者借鉴了汉唐尚武导致诸侯藩镇的坐大,中央政权的架空倒台的教训,矫枉过正的实行了重文轻武,将兵分离的政策。空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极度低下,对周边民族长期被动挨打,一次次打击了本已处于下滑期的民族自信心。</p>

  在思想上,宋朝推行程朱理学,完善科举制度,进一步削弱了民间的尚武之风。但是,毕竟几千年的习俗不会一朝一夕消亡,我们在宋朝还是可以找到许多血性勇武的汉子,取得过多次局部战役规模的胜利。</p>

  元朝的征服,对汉族的尚武精神和民族自信,可以说是一个灾难性打击。汉族第一次被异族完整统治八十余年,第一次沦为下等人,第一次被完全剥夺了尚武的习俗。</p>

  八十年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习俗,从此汉族的习武之风日衰,一直到王宇穿越的时候,都没能恢复。</p>

  明朝最终没有取得对蒙元的彻底胜利,蒙古人是全师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