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章 八府巡按带来的启示
�:“核心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一切缴获必先归公而再分配。几项注意: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损坏庄稼;不欺压百姓;不调戏妇女;”

  两人看完,眼中尽是惊愕之意,裴宣还好,他上山日久,对王伦的风格还是有些了解的,此时微感震惊,便恢复如常。但孙定反应就有些奇特了,他自沙门岛被救出以后,回来养了几个月的伤,此时刚出来做事不久,见王伦居然要在梁山这座绿林山寨中颁布这样的军法,简直比朝廷还要朝廷,在他的前半生里,压根就没见过这般爱惜百姓的江湖人,顿时只剩满脑子的匪夷所思。

  王伦将这两位的反应看在眼中,此时他能体会到这两位心中的想法,其实就在回程路上,他和两位军师商议此事时,朱武也是一般的反应,唯有萧嘉穗看完后毫无赘言,满口称赞。至此之后,这位闲云野鹤一般的人物,才算是彻彻底底把自己当做了山寨的一份子,于是便有了黄门山时,他主动请缨的一幕。

  后来在王伦回山后,闻焕章初见此册时,也是有些惊异,不过还没等王伦做甚么介绍,他便领会了寨主的心意,当即出言赞成。

  王伦也不急,给足了两人消化的时间,等他们都抬起头来时,王伦才道:“这几项算是我山寨日后简化的军法纲领,至于各项细节和惩处条例,我已经请林教头、徐教师两位先撰写一份现行的大宋禁军军法,准备借其为底稿,届时便由两位和闻先生、萧大官人以及朱军师三位共同商讨,最终定个章法出来,还望两位孔目多多提出自己的宝贵见解!”

  裴宣和孙定闻言都道:“我俩也没其他本事,既然哥哥这般看重小弟,日后定当尽心竭力,以报哥哥厚恩!”

  王伦笑着点点头,又道:“自我山寨挂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以来,这水泊周边几县的风气明显好了许多,虽没到路不拾遗的程度,起码也是夜不闭户的光景。只是除却济、郓二州。其他州县却有些鞭长莫及。如今我欲仿悬壶济世的旧例,日后在山寨义诊时,旁边另设一公堂,但有百姓身负冤情,自发前来告状,我梁山便受理他的案子,若查实案情,定要给受冤之人一个交待!这事还要两位多辛劳一些,具体怎么操作,还请二位商量出个可行之法。十日后便付诸实施,如何?”

  裴宣闻言又是一阵唏嘘,良久方才拱手道:“朝廷不明,百姓有冤情而不得伸,每每寄托于身边父母官中出个青天,只是这天底下哪里去找那般多的爱民之官?”说到这里裴宣颇有感触的叹了口气,继而又道:“我山寨有此义举,真真当得起替天行道这四个字!如此积德行善之美事,小弟怎敢怠慢?回去这就细化完善军法。以及完善此事细节!”

  王伦闻言只觉裴宣说到点子上了,百姓渴望青天的心理千年不衰,这也是为什么后世文艺作品中从上面下来的钦差大臣和八府巡按之类的官员多是正面形象了,因为受众需要这么一个形象。因为他们在身边找不出这样的形象。便是因为百姓的这种需要,促使王伦有了今日的举动。

  等裴宣说完,孙定也是在一旁附议。今日王伦给他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顿时对此人的印象又转变了不少,从前只把他当恩人一般感激。哪知经过这一晚的谈话,潜移默化间,已是在心底暗暗将此人往主公的形象上靠了。

  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百姓仗义执言而得罪知府的裴宣,对于王伦此举,看到的是替天行道主张正义;更看到了一位志同道合值得一生追随的哥哥。

  在东京官场厮混多年的孙定,却是因此看出了王伦的志向,这位死里逃生的孙佛儿此时也没甚么可害怕的了,拿这残生陪着救命恩人“疯”一回,只当报恩罢。

  而为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