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部分
  功能 和 功能!“那你天天听这‘晨钟暮鼓’,也多多少少沾染了一些佛性吧?”汪海洋郝然笑道:“与师太们相处了这么久,我倒是耳熏目染了一些。不过师太要与我谈经论道,那我可说不上来。”

  “那我问你,你信不信佛?”汪海洋当然不信鬼神之事,但是前世今生这样玄乎的事情又不得不动摇了他以前的信念,他猜测如梦希望他说‘信’,于是就随口说道:“以前不信,但看到师太们都如此虔诚,我现在也有点信了。师太不是叫我帮忙吗?倒底帮什么忙?”那如梦却不失时机的说道:“找你帮忙,其实就是为你解惑,既然你说有点信,那就说明你还有疑虑,那你觉得在信佛这件事上有什么困惑呢?”“困惑?”汪海洋情不禁的挠挠脑门,不知她葫芦里卖什么药。

  “当然了,就是你对佛学佛经认识不清的地方,不理解的地方,你说出来,看我能不能为你解答。”

  “哦,这个啊!”汪海洋心想,靠,你不会是想度我当和尚吧?“这个,我想想一一”汪海洋觉得无趣,倒也不想让她失望,难得她愿意与自己说话,就给她一个度化自己的机会。

  “有了,我有时在想,佛经里不是有句话,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嘛,但我怎么觉得现实中‘善无善报,恶无恶报’呢?”那如梦却微微一笑,“这倒巧了,方才我参悟的这本经书里正是回答这类疑惑的,要不要我用一个故事来回答你的问题?”“给我讲故事啊,这太好了。”

  汪海洋以为她要讲解冗长的佛理,这一听,却觉得有趣起来,这妙人儿嘴里会讲出什么样的故事呢?“那不如我们坐下吧?”说罢,如梦又重新盘腿坐在蒲团之上。

  汪海洋搬过一个薄团,摆在她面前,学她的样子,也坐了下来。

  两人距离不过三尺,一阵幽香从如梦身上袭来,汪海洋未听故事,人先醉了。

  第3卷 风起云涌 第117章 来日方长

  夜阑人静,大殿里,汪海洋和如梦相对而坐,面对如此绝色佳人,汪海洋一颗心激动不已,要不是在观音像前,早已心生狠琐之念。

  那如梦眼波流转,却如同视他无物,依然平静如水,心中不起波澜,只是此时如此近的看到他的样子,当日那第一眼的惊异又暗然而生,不过随即而逝。其实她为汪海洋解惑,就是为数日后为村民讲解佛法做一个实际的演练。

  她娓娓而谈:“要解除你的疑惑,就听我给你讲的这个故事吧!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有位俞公,他少年时就博学多才,十八岁中了秀才,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按正常命理推算,俞公从小就聪明过人,前途无量。到了壮年时,因家中清贫,他就在私塾教学生,教书之余,和十几个同学共同结文昌社,按《文昌帝君y鹭文》行善积德,大家一起惜字、放生、戒y杀,戒口过,这样做了许多年。

  俞公壮年时,家中灾祸接踵而至。他曾前后考试七次,屡考不中,名落孙山。生了五个儿子,四个因病夭折。第三个儿子很聪明,左脚底下长有两颗痣,夫妻对这个儿子疼爱有加。可惜,这个儿子八岁时在外面玩耍而失踵,从此不知去向,生四个女儿,也只剩下一个。

  这样的家庭悲剧,导致妻子因极度思念儿女而哭瞎了双眼。俞公几十年来一直不得志,家境越来越困难,前途渺茫,却很凄惨,经过这么多挫折,俞公青年时对人生美好的憧憬完全破灭了。他自己反省:我是个读书人,有聪明才智,又一直行善积德,并没有多大的过失,为何老天如此不公平,对我这样严厉的惩罚,天理何在?年过四十之后,每年腊月三十祭灶神时,他都亲自写一篇疏文,祷告灶神,求他向天地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