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二王回京
��他都作了充足的准备。

  庸王,这是当年父皇册封的王号。见字思义,是说才能平庸难以继承大统。这个王号,在上官承佑看来,是一种侮辱。这一次,他应诏重返京兆,必不会让这个王号再挂在自己的头上

  上官承佑这样想着,再次看了看庸王府的匾额,大步踏了进去。

  在先帝七七祭奠之前,庸王、悯王两人返回了京兆,这个事情,宛如一粒石子,投入了平静的京兆朝局,荡漾起一圈圈的涟漪。

  庸王和悯王两个人,在略微休整过后,就进宫去了。在这之前,两个人已经往宫中递了觐见请求,也得到了准许。此刻,两个人便跟着内侍,前往紫宸殿拜见景兴帝。

  紫宸殿,是大永历代帝王的居所,景兴帝在登基之后,也应制搬进了这里。紫宸殿的布局摆置,和长泰帝在生之时,差不多。然而紫宸殿的主人,已经换了一个,紫宸殿的内侍首领,也从张盛换成了唐密。

  拜见皇上进入紫宸殿之后,庸王和悯王就按照规矩,给景兴帝行了礼。不管他们心里有什么想法,但是面上都是恭敬不已。

  两位皇兄不必多礼快请起,快请起。来人,赐座景兴帝坐在御案后面,见到两个人行了礼,这样说道。

  一旁随伺的唐密,则是搬来了墩子,请两个人坐下就像当年,长泰帝给他们几个皇子的座位一样,也都是墩子。

  在紫宸殿这里,只有皇上,才有椅子可坐可靠,内侍和宫女们,自然都只能站,只有大臣和皇子们,才能有墩子可坐。

  这是庸王和悯王第一次见到登基之后的景兴帝,这个墩子,也再一次让他们认识到,虽则他们有兄弟之亲,却更有君臣之别。景兴帝虽然称呼他们为皇兄,可是他们却不能受,只能守着臣下礼仪。

  是以,他们坐上了墩子,仿佛觉得墩子之上满是尖刺,让人坐不安。可是他们端正着身躯,一副感念皇恩的表情。

  见到庸王和悯王坐下,景兴帝关意地问道:两位皇兄这一路跋涉,想必也是辛苦。倒不用急着进宫,待先帝七七祭奠之后,朕会在重华殿设个家宴,给两年皇兄洗尘接风。当此之际,只能委屈两位皇兄了。

  皇上厚意,臣等感念甚深。况且王府中事,还有府中长史在打理。一别多年,如今回到京兆,臣等自然要来拜见皇上,给皇上请安

  这一番圆润的说话,出自悯王之后。若是此刻有大臣在场,他们很难置信,当年骄矜自傲的三皇子,会是如今的谨小慎微。

  庸王也随即说话了,他的话语,和悯王说的差不多。都表达了一个中心思想:对皇上恭敬,第一时间进宫来给皇上请安。

  此番,我们皇兄弟得见,却是为了先帝的七七祭奠。虽则骨肉相聚,却总让朕更为挂念先帝在听完两人的话语后,景兴帝说话了,语气颇为寥落。

  皇上请节哀庸王两人忙不迭劝慰道,将为人臣子的恭敬表现得十足,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份地位,也拿捏得恰到好处。

  若论掩饰真正情绪的功夫,这天下,没有多少个人能比皇家之人更了得。

  或许是这两个人的表现,让景兴帝十分满意。随即,景兴帝语气中的寥落散了去,问起了两人一路上的情况,将对兄长的关怀、对臣下的体恤,表现无遗。

  一时间,紫宸殿内气氛和融,兄恭弟和,似乎在向内侍宫女展示着,皇家也有骨肉亲情,好像他们一直是好兄弟一样,仿佛早几年的争斗不曾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