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大的明星!
��达到了博尔顿俱乐部赛季营收总额。

  那么有人就疑惑了,巨额的赞助费可被俱乐部用于引援、支付球员薪水,但对各品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既然如此各品牌为何会愿意支付节节高升的赞助费?

  体育界律师杰克-科恩去年披露说“俱乐部仅能从销售的每件球衣中获10-15%的抽成,其他收入全去了阿迪、耐克、彪马这些赞助商那里。这就是为何运动品牌每年要为球队支付这么多,但在合同敲定时仍是更有利的一方。”

  事实上,在巨额的赞助背后,赞助商也是一大赢家。

  赞助不仅是赞助,更是合作。

  阿迪达斯在8年的曼联球衣赞助合同期内可以在自己商品上任意使用曼联品牌,该公司公开承认--10年里能将自己总计5亿镑的球衣赞助费投资翻倍赚回。

  这就是职业足球俱乐部和赞助商的关系。

  总结来说,赞助商可不是对成绩好的球队‘有好感’,才去花钱赞助的,他们是为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那是一种合作,而不是单方面的供给。

  马德里竞技能保证未来的成绩,就肯定不能签订一份小合同,丰田公司每年2000万欧元的赞助合同,根本达不到马德里竞技的要求,更何况,他们还要求马德里竞技青训为日本培养球员,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双方根本没得谈。

  丰田公司负责谈判的人员一再表示,“马德里竞技再找不到这么高的胸衣赞助!”

  可万胜却直接让工作人员拒绝了。

  胸衣赞助?

  全世界那么多大集团公司,大运动品牌,马德里竞技可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其实万胜也很清楚,丰田公司开价低的原因,他们是一家日本公司,还是一家汽车公司,他们在赞助上想回收成本并不容易,另外,以日本的眼光来看,马德里竞技即便是西甲联赛冠军,他们也无法和皇家马德里、巴塞罗纳相比,他们只是西甲的‘第三极’球队,自然在商业赞助上,无法和欧洲尖豪门相比。

  总之,马德里竞技仍旧被看做‘欧洲二流’。

  但万胜却很清楚,未来几年正是足球商业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可以说,每一年足球运动的赞助费都有据大幅度的增长,俱乐部又怎么可能为了区区2000万欧元的赞助,损失未来的大合同?

  即便下赛季俱乐部的胸衣广告卖不掉,他也不会屈就签一份小合约,那会给俱乐部未来带来巨大的损失。

  ————

  俱乐部的商业运营暂且不谈,马德里竞技全队已经抵达香港,在香港方面提供的球场做训练。

  在‘亚洲行’过程中,马德里竞技的训练并没有受到影响,球队依然要进行战术训练,以提高球员对战术的熟悉度。

  因为是进行‘商业赛’期间,马德里竞技的每一次训练都是对外开放的,球迷可以购买球票进入球场观看。

  前来的球迷和媒体非常多!

  媒体暂且不说,尤其是球迷,正常训练对外只售卖3000张临时球票,但每天早上,马德里竞技还没有进入球场,球场观众看台就已经围满了人,人山人海的样子,显然不仅仅有官方公布的‘3000人’。

  在香港训练的一整天都是这样,到了第二天的早上,球迷数量不减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