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部分
�泪。他很想让自己眼睛湿润,于是就想起自己的许多伤心事,眼泪还是没有流下来。

  第117节

  茂莲家的大门口堆满了花圈,长长地排了二百多米。花圈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排场。银色的电光纸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争娇斗艳。

  屋里传来大妈抑扬顿挫的哭声:“——我的好好呀!茂莲我娃呀!——好好咋就不长命哩哎……我咋不死呢?活着还有啥意思嘛……呜呜呜……”

  院里是茂莲的灵堂,两个孩子哭得鼻青脸肿,看见茂生来了,又放声嚎了起来。

  茂生看见父亲、母亲、茂强夫妇、茂华、茂云都在那里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泪珠。母亲看见茂生,大声地啜泣起来。

  茂生还是没有流泪。

  他似乎还是不能相信,那么风风火火、精明能干的一个女人,才四十出头,咋说走就走了?

  茂生来到灵堂的后面,揭开尸布,见茂莲平静地躺在那里,脸象一张白纸,没有颜色,也没有任何痛苦。

  他突然想起岳母,岳母也是这样平静地躺着,就像睡着了一样。

  一股辛辣的味道直冲鼻根,茂生只觉得喉头一阵紧缩,失声喊了一句:“——茂莲姐!”眼泪夺眶而出……

  院里哭声一片,此起彼伏。

  新上任的副县长来北塬考察,要求全乡所有耕地一律栽种苹果树。一时果苗紧缺,引起许多外地果商的关注。

  耕地全部栽树后,以前麦浪滚滚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茂生也不用再回家收麦子了。以前的热闹景象成为记忆里的一道风景,永难再现。

  诱人的麦香闻不到了,热闹的打麦场没有了,全村人一下子都吃上商品粮,成“市民”了。新生代的小村民去关中平原,也像当年的知青一样把麦苗当作韭菜了!——这在祖祖辈辈以农耕为生的黄泥村人看来,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是大家都默默地接受了。因为种粮和栽树的帐很简单,谁也会算:一亩麦田顶多能打两担多麦子,一担麦子四百斤,每斤麦子交到粮站能卖两角钱,折合人民币一百六十元。一亩麦田需要向队里交机动地钱七十元(人口地除外),耕种、打药、施肥、除草、收割、脱粒等最少几十元/亩,不算人工,一亩麦子卖出去甚至还要倒贴钱!

  果树就不同了。如果管理得当,风调雨顺,丰产期的果树每亩可产五千到一万斤,每斤均价两元钱,刨过各种费用,尽落四、五千元是没问题的。这个帐还是很划算的。

  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似乎一夜之间,北塬乡就出现了很多农民大款,年收入在十几万元以上。村村都有人盖起了两、三层的小楼,雕梁画柱,收拾的比城里人还好。

  但是这种大款每个村子仅有几户,只是少数人富了起来,大多数村民还是较穷的。

  曾经不名一文的农民突然有了几十万元,除了修楼还怎么花?钱成了他们头疼的问题。

  银行机制改革后,许多乡镇信用社日子也不好过,每个人都有储蓄任务,完不了就没奖金,于是他们就拿着烟提着酒求助于那些农民朋友——曾经的黄世人成了杨白劳,世事发展得让人完全难以预料了。

  黄泥村的繁荣昌盛和茂强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茂强的果园才刚刚挂果,每年连费用也包不住,但是不影响他成为省级劳模,黄泥村被评为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