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刀记(50卷)288
��上景致优劣了。

  相较于山阳的抢手,平夷山的山阴面便无这等身价,险峻的山势连樵子猎户

  都不来,况乎闢地起屋?不想竟有这样一幢隐邸。

  宅子依山而建,由簷瓦走势推断,乃由数座三间四耳加上入口门墙、俗称「

  一颗印」

  的南方院式鱼贯连成,一院接着一院,长蛇般一路蜿蜒迆逦。

  若以山字象徵山势,俯瞰便是个「屵」

  字,与越浦寻常民居、乃至大户园林以墙圈地的形制皆不相同,黛瓦黯澹,

  白墙斑剥,看得出年悠月久,饶经悉心呵护,亦难掩迟暮。

  殷横野对建筑颇有涉猎,见墙底砌有三四尺高的石垣台基,却非寻常的方正

  砖构,而是如鳞甲般错落,偏又严丝合缝,比迭砖还紧密,宛若龟纹,乃朱鹭朝

  独有形制,原用于城墙工事,至青鹿朝中末叶朝廷解禁,始盛行于民间,赶上当

  时的崇古风潮。

  朱鹭王朝九方氏兴于南,本是赢姓,乃自称上古驱逐亶父人的神鸟族后裔,

  得国后改姓「九方」,取神鸟九凤的谐音,大量引入南陵风物,蔚为风尚,这「

  一颗印」

  的小巧院式亦是其一。

  直到金貔朝首三代武皇提倡诗文,才渐渐洗去蛮风,恢复央土正俗。

  此宅小门面而坚雅,予人静谧之感,又以龟甲垣奠基,推测建于青鹿、金貔

  两朝之交;做为古物兴许价值连城,但审美委实不合时人所好,能在越浦六大豪

  商中接连转手四家,终为慕容柔所得,令人匪夷所思。

  这份疑心,直到他小心翼翼踱至阶前,抬见簷下那方乌木匾才告烟散。

  题匾者无有落款,以瘦硬的端楷写着「不如归」

  三字,每字足有磨盘大小,料想远看必如《太初赞》、《卒塔婆寺弘法序》

  、《石壁经》等名帖般清丽灵动,秀媚多姿;拉近至此,只觉每一笔无不苍劲挺

  拔,筋意如镌,愤懑恍若刀噼剑斫,直要破匾而出……回过神才发现食指停在半

  空,咄咄书罢,然而意不能平。

  仔细一瞧,匾书非是镌刻,而是直接写在木头上,表面只髹了层桐油防潮。

  墨痕略凹,乍看以为是炭炙,但保存墨宝一般不用此法,恐失手焚燬,殷横

  野微一寻思,意识到是运笔之人内力所至,柔软的笔尖在硬木留下刮痕,难怪凹

  痕里丝丝缕缕,细到人力几不能凿,墨迹怕已直透木背,省下凋錾的工夫。

  比起建筑,能写百家体的殷横野更擅书法,「道义光明指」

  便是他摹遍法书有得,才悟出终南捷径,从而掌握此一绝学。

  邵家小儿不识箇中真义,纵使默背了秘笈,耗费半生也练不到家,整出个不

  伦不类的《道器离合剑》来,只能说是笑煞人也。

  以他习武练字超过七十年的毒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