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河山锦绣
��外,还开辟出了一个南市,听伺候自己的宦官说,那儿更热闹,而且买卖做的极大,有的交易,甚至超过了数十万贯之多,城里的百姓,也比从前富庶了许多,各种娱乐都有,一到夜里,丝竹阵阵,从前这只限于内城,可是如今,外城也不遑多让。

  甚至还有传言,整个卫州城里,如今已经是一个大军营了,十几万军马盘踞在那儿,到处都是营盘,那五军营很是恢弘。可以容纳许多的军马,大量的军马日夜操练,喊杀声不绝于耳,操练时火炮隆隆,不只是如此,为了供应这些军马,每日来往于运河的粮船以及各种船只宛如河水一样,川流不息。

  这里简直就是一片乐土啊。

  李重福显然已经将自己和那位魏王,当成了命运共同体,而魏王的声势越大,对于他来说,显然是乐见其成的事。

  过了几日,魏王的人便来了,原来是魏王殿下已经先行动身,因为他是轻车从简,所以先行出发,终于李重福,既是皇太子,自然还需要一些排场,因而不必急着走。

  对于秦少游这种关怀备至,李重福精神一震,便也不急着赶去卫州,这一路带着随扈慢慢成行,其实现在去卫州极为方便,因为早在数月前,卫州与洛阳的运河已经联通了,全程五百余里,并不算远,若是快舟,三日就可抵达,即便是慢一些的船只,七八日也足够了。

  李重福沿途欣赏着美景,尤其是途径到孟津的时候,顿时被这孟津连绵的工坊所震撼,这方圆数百里,居然都是连绵的建筑,无数的码头伸出栈桥,停靠着一艘艘的货船,沿途到处都是人影,那炼铁坊和砖窑坊伸出一个个的烟囱,冒着黑烟,一处处的滚滚黑烟直朝着天际冲去,整个天空,仿佛都灰蒙蒙的。

  这样的场景,反而让李重福不禁振奋,虽然空气中的味道,总是带着一丝焦煤的味道,有些刺鼻,可是这一幕幕的场景,却让他感受有些异样,这里固然没有青山绿水,也不见任何绿油油的诗情画意,却给他一种磅礴的感觉,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展现在他的面前。

  船是水路巡检的船,在秦少游治下的各个州县,几乎都设有水路巡检,主要是维护运河的安全,以及疏通河道,追查水贼,所以随船来保护李重福的,乃是洛阳水路巡检司的一员副官,这人见李重福对这炼铁坊有兴致,也不禁饶有兴趣的道“殿下,冒黑烟的是铁坊,那儿是砖窑,还有那里,是烧炭的一处窑炉,现如今,都是用煤炼铁,所以这烟最是刺鼻,而且仿佛漫天都带着一股煤烟味。”这副官一面说,一面轻轻的煽了煽鼻子,继续道“孟津一带,靠着河西那儿,炼铁坊是最多的,足足有上百家,窑炉都有数百座,每年练出来的钢铁,多达七千万斤,可是哪即便如此,还是不足,尤其是魏王殿下四处招兵买马,赶制刀枪剑戟,这精铁的需求太旺盛了,现在许多人都在开窑,殿下看到了吗?那一处大窑,就是陈记的铁坊,他们能的炉子能炼出精铁来,是五军营最急需的,至于那些小炉,就不同了,只能打制一些农具,不过现在农具却是极为畅销,殿下有所不知,这儿的农耕和从前不同,从前是一家四五口种二十亩地,而如今,一家人,便有两三个去了城里务工,留守在家的,不过寥寥两人而已,从前是刀耕火种,现在乡下务农的人少了,靠着以前的老办法可不成,所以对农具和畜力的需求极大,否则,这地可就真正荒芜了,现在各家铁坊,都在制造最时新的农具,销量是极好的,还有牛马,都是从大漠里运来的,官府鼓励用畜力代替人力,所以尽力压低了牛马的价格,再者,家里有人在外务工,每月都会寄些钱去,因而大家也买得起。”

  “殿下晓得现在时下最时兴的是什么?”这副官想必是想卖弄,难得能让一个天潢贵胄的皇子对自己有兴趣,所以红光满面,一旦打开了话匣子,就收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