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若愚方有大智
伙滔滔不绝,武则天顿时嫣然笑了,如果秦少游是那种逢迎拍马的人,那么方才的溢美之词岂不都是有意为之,而并不是真实的民情?

  武则天叹口气道“不懂人情世故也是好的,人情世故懂得多了,反而不能保守初心了。你不懂人情世故,却很明白事理,这是你的长处。”

  秦少游道“陛下教诲的是。”

  武则天已是吃完了粥,口齿里还感受着孟西稻米的香甜,她见秦少游一直侧立着回话,不由道“来,给他一个胡凳,让他坐着说话。”

  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是让随扈们更显诧异。

  秦少游竟也不客气,大剌剌地坐下。

  他‘不懂事’啊,女皇帝都说,不懂事才好,那么这个优良传统必须要发扬。

  武则天见秦少游随意的样子,便只当这个书呆子发了‘呆’性,非但没有觉得不妥,反而为之莞尔,并不见怪。

  武则天又问“你平时读的都是什么书?”

  秦少游道“家中并不富裕,所以涉猎的书,大多都是稀松平常,无非是周礼、论语之类,也有一些经史。”

  武则天道“术业有专攻,所学过杂,不是什么好事。”

  她转了念头,突然想起了什么,道“近日,我听婉儿口里总是念一句诗,嗯,朕想想……对了,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这句诗是极好的,却只觉得这诗虎头蛇尾,你既读过书,能否拾漏补遗?”

  这是考校了。

  可是当武则天念出天地有正气的时候,秦少游微微一愣,他先惊诧地看了上官婉儿一眼,禁不住想“婉儿?她是上官婉儿?完了,我好像得罪了她了,她会不会打击报复?”

  上官婉儿的大名,他是知道的,这可是大周朝最鼎鼎有名的人物之一。

  然后……秦少游发现了一个十分郁闷的问题,因为这首诗,好像是自己对上官婉儿念的,想不到最后一波三折,又从武则天口里出来。

  上官婉儿忙道“陛下,这首诗,臣正是听自秦少游之口。”

  武则天微微愕然,旋即莞尔“原来竟是你?”

  秦少游苦笑道“正是草民。”

  武则天继续道“那么诗的下阙是什么?”

  秦少游心里说,自己这算不算剽窃后人的果实?只是到现在,他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陛下,这首诗有些长。”

  武则天道“你不妨念来听听。”

  秦少游便摇头晃脑的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秦少游很聪明,他故意隐去了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这一截,毕竟自己没有牢狱之灾的经历。其他的,大抵都背诵了出来。

  武则天认真细听,久久不语,此诗虽是直白,文句落了下乘,却又大气磅礴,便不由道“想不到小小一介草民,竟有这样的大气。”

  秦少游心里叫苦,这首诗其实与他的身份并不相符,毕竟自己过于年轻,可是这样悲壮的诗,不是经历过磨砺,是很难有所感悟的。

  秦少游便道“草民丧父后,遇到许多刁难,奈何草民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