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天龙八部之风流虚雨 第一百五十二回、北辽败灭(七)
  震惊天下的消息传来,中国重兵从雁门关攻击辽国,驻守南京的十万大军,因谋略出现失误,被中国大军设伏堵截于一处山谷中。

  领兵将领萧军见前后无路,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坚持三天后率大军出降。于虚雨封萧军为平北侯,平北将军。

  中国的大军没有直接进攻上京,而是从四周分头剿灭其余五路兵马。幽州路大军十万也被埋伏,弹尽粮绝,无奈下领兵将军萧林率部投降。于虚雨封萧林为定北侯,定北将军。

  萧三率领的云州路大军十万接着中伏,中国士兵也不交战,只是围困。

  十日后,萧三率所部投降。于虚雨封萧三为安北侯,安北将军。接着东北路将领萧怀,西北路将领萧清,芳州路将领萧确三将相继中计,被逼无奈之下,率军投降。

  于虚雨封萧怀为建北侯、建北将军,萧清为成北侯,成北将军,萧确为稳北侯、稳北将军。六路大军集结,由中校派驻人员入内,开始培训契丹士兵的思想教育。

  中国士兵分兵驻守名军事要塞,重兵围攻上京。半月后,萧峰举上京城共二十万兵马投降,于虚雨封萧峰为北王,领北路大军元帅一职。萧峰苦辞不受元帅一职,于虚雨在汴梁为萧峰打造北王府,让他前去就任。

  上京二十万兵马被于虚雨分为两路,封箫大为征北侯、征北将军,箫二为讨北候、讨北将军,两人各领兵十万。北辽八位将军共八十万兵也,成为中国北路军团,由康广陵出任元帅,元帅府设在上京。

  于虚雨夺得北辽后,并未尽数起用汉人,在用人上不唯出身民族,只唯品德和能力,起用了一批有能力的契丹人,稳定了契丹人的民心。

  但是辽国皇族、北部各部落还是陆续有人造反,在康广陵重兵的打击下,迅速平息下来。

  康广陵在北辽疆土逐渐安定后,按照于虚雨布置,将重兵分成两路,一路驻守在女真族附近,另一路驻守在西夏边境。

  萧峰回到洛阳后,到耶律洪基府上负荆请罪,耶律洪基见萧峰确无私心,而心系天下万民,为大仁大义的真正英雄,自然不会责怪他,反而与他与为好友。萧峰请耶律洪基合家迁入北王府,安置完毕后,两人结伴游荡江湖。

  两人来到大理看望段誉,段誉见耶律洪烈和萧峰来到,自然隆重接待。

  席间,耶律洪烈道:「我如今无官一身轻,游荡江湖反觉得潇洒自得,此时才知道原来身居高位未必是件美事。」

  萧峰道:「陛下为我二弟之二弟,我喊你声兄弟,你莫见怪。」

  段誉忙道:「大哥为国为民,不惜英名,为我深为佩服之人,我有你这位大哥,确实是我的福份。」

  萧峰道:「如今天下五国二弟已得三国,只有大理、西夏未下。兄弟何不将大权付与你大哥,以免日后百姓战乱之苦。若为万千百姓计,天下一统,再无战乱,是损段家一族之利而令天下百姓得利也。」

  段誉闻言,道:「大理国小兵弱,自成一国也是侥幸。大哥所言有理,我与诸臣会商后,再行定夺,若是对百姓有益无害,我定当将大理拱手让给大哥。」

  段誉此日大会群臣商议此事,大臣中有赞同者,有反对者,一时不能定止。巴天石道:「陛下若不能决断,何不去天龙寺请教皇伯。」段誉闻言,猛然省起此事需要请教段正明,率三公四卫即日去寺中拜见。

  段正明闻段誉率众人前来,还以为国内又出了什幺大事,慌忙出见。众人落座,段誉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