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天龙八部之风流虚雨 第一百三十二回、入朝(一)
大臣都是您委派的。孩儿除了乖乖的听您吩咐之外,还敢随便干一件事。随口说一句话吗?」
太皇太后双眼直视帐顶,道:「你天天在指望独揽大权,你便可以大显身手了。」
赵煦道:「孩儿一切都是皇祖母所赐,当年若不是您一力主持,父皇崩驾之时,朝中大臣不立雍王,也立曹王了。皇祖母的深恩,孩儿又如何敢忘记?」
太皇太后道:「你想说什幺,尽管说出来,又何必吞吞吐吐?」
赵煦道:「孩儿曾听人说,皇祖母所以要立孩儿,只不过贪图孩儿年幼,您自己可以亲临朝政。」他大胆说了这几句话,心中怦怦而跳,向殿门望了几眼,见把守在门口的人仍都是自己那些心腹,守卫严密,这才稍觉放心。
太皇太后缓缓点了点头,道:「你的话不错,我确是要自己来治理国家。这几年来,我管得怎样?」
赵煦说道:「皇祖母,朝野文士歌功颂德的话,这几年中已不知说了多少,只怕您也听得腻烦了。不行新法,保境安民,自保有余,但锐气不足。」
太皇太后道:「难道你欲要兴刀兵不成?你要知道刀兵之事,相互损伤,若与契丹交兵以后,倘若西夏、吐番趁机进攻,你如何处置?」
说道:「我大宋兵精粮足,人丁众多,何惧三国?他便不来进攻,我倒要去和他们较量一番。」
太皇太后耳音不灵,问道:「你说什幺?什幺较量一番?」
赵煦靠前几步,说道:「皇祖母,咱们大宋人丁比辽国多上十倍,粮草多上三十倍,是不是?以十敌一,难道还打他们不过?西夏、吐番势力更弱,我可不惧他们。」
太皇太后颤声道:「你说要和他们开战?当年真宗皇帝如此英武御驾亲征,才结成澶州之盟,你如何敢擅动兵?」
赵煦气忿忿的道:「皇祖母总是瞧不起孩儿,只当孩儿仍是乳臭未干、什幺事情也不懂的婴儿。孩儿就算及不上太祖、太宗,却未必及不上真宗皇帝。」
太皇太后说道:「便是太宗皇帝,当年也是兵败北国,重伤而归伤疮难愈,终于因此崩驾。」
赵煦道:「天下之事,岂能一概而论。当年咱们打不过契丹人,未必永远打不过。」
太皇太后坚强而清晰说道:「兵战国危生灵涂炭,可千万不能轻举妄动。」
过了一会,她深深吸口气,缓缓的道:「孩儿,这五年我大权一把抓,没好好跟你分说剖析,那是我错了。我总以为等你年纪大些,再来开导你,你更容易领会明白。哪知道……」
她干咳几声,又道:「咱们人多粮足,那是不错的,但大宋人文弱,不及契丹人勇悍。何况一打上仗,军民肝脑涂地,不知要死多少人,要烧毁多少房屋,天下不知有多少人家要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君者胸中时时刻刻存着一个『仁』字,别说胜败之数难料,就算真有必胜把握,这仗嘛,也还是不打的好。」
赵煦道:「咱们燕云十六州给辽人占了去,每年还要向他进贡金帛,既像藩属,又似臣邦,孩儿身为大宋天子,这口气如何咽得下去?难道咱们永远受辽人欺压不成?」
他声音越说越响:「当年王安石变法,创行保甲、保马之法,还不是为了要国家富强,洗雪历年祖宗之耻。为子孙者,能为祖宗雪恨,方为大孝。父皇一生励精图治,还不是为此?孩子定当继承爹爹大志。」
太皇太后此时知道内宫已让赵煦完全控制,自己好言好语
太皇太后双眼直视帐顶,道:「你天天在指望独揽大权,你便可以大显身手了。」
赵煦道:「孩儿一切都是皇祖母所赐,当年若不是您一力主持,父皇崩驾之时,朝中大臣不立雍王,也立曹王了。皇祖母的深恩,孩儿又如何敢忘记?」
太皇太后道:「你想说什幺,尽管说出来,又何必吞吞吐吐?」
赵煦道:「孩儿曾听人说,皇祖母所以要立孩儿,只不过贪图孩儿年幼,您自己可以亲临朝政。」他大胆说了这几句话,心中怦怦而跳,向殿门望了几眼,见把守在门口的人仍都是自己那些心腹,守卫严密,这才稍觉放心。
太皇太后缓缓点了点头,道:「你的话不错,我确是要自己来治理国家。这几年来,我管得怎样?」
赵煦说道:「皇祖母,朝野文士歌功颂德的话,这几年中已不知说了多少,只怕您也听得腻烦了。不行新法,保境安民,自保有余,但锐气不足。」
太皇太后道:「难道你欲要兴刀兵不成?你要知道刀兵之事,相互损伤,若与契丹交兵以后,倘若西夏、吐番趁机进攻,你如何处置?」
说道:「我大宋兵精粮足,人丁众多,何惧三国?他便不来进攻,我倒要去和他们较量一番。」
太皇太后耳音不灵,问道:「你说什幺?什幺较量一番?」
赵煦靠前几步,说道:「皇祖母,咱们大宋人丁比辽国多上十倍,粮草多上三十倍,是不是?以十敌一,难道还打他们不过?西夏、吐番势力更弱,我可不惧他们。」
太皇太后颤声道:「你说要和他们开战?当年真宗皇帝如此英武御驾亲征,才结成澶州之盟,你如何敢擅动兵?」
赵煦气忿忿的道:「皇祖母总是瞧不起孩儿,只当孩儿仍是乳臭未干、什幺事情也不懂的婴儿。孩儿就算及不上太祖、太宗,却未必及不上真宗皇帝。」
太皇太后说道:「便是太宗皇帝,当年也是兵败北国,重伤而归伤疮难愈,终于因此崩驾。」
赵煦道:「天下之事,岂能一概而论。当年咱们打不过契丹人,未必永远打不过。」
太皇太后坚强而清晰说道:「兵战国危生灵涂炭,可千万不能轻举妄动。」
过了一会,她深深吸口气,缓缓的道:「孩儿,这五年我大权一把抓,没好好跟你分说剖析,那是我错了。我总以为等你年纪大些,再来开导你,你更容易领会明白。哪知道……」
她干咳几声,又道:「咱们人多粮足,那是不错的,但大宋人文弱,不及契丹人勇悍。何况一打上仗,军民肝脑涂地,不知要死多少人,要烧毁多少房屋,天下不知有多少人家要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君者胸中时时刻刻存着一个『仁』字,别说胜败之数难料,就算真有必胜把握,这仗嘛,也还是不打的好。」
赵煦道:「咱们燕云十六州给辽人占了去,每年还要向他进贡金帛,既像藩属,又似臣邦,孩儿身为大宋天子,这口气如何咽得下去?难道咱们永远受辽人欺压不成?」
他声音越说越响:「当年王安石变法,创行保甲、保马之法,还不是为了要国家富强,洗雪历年祖宗之耻。为子孙者,能为祖宗雪恨,方为大孝。父皇一生励精图治,还不是为此?孩子定当继承爹爹大志。」
太皇太后此时知道内宫已让赵煦完全控制,自己好言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