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章 太元仙丹
��,连强词夺理的脾气都没有了。尤其此时朱师伯更不将她叫过来,而是让她留在青门岛暂时看管仙府,就是不愿意让她拿一点小事耽误自己修为。

  才想到这里,一下警觉过来,知道又故态萌发了,差点又走回了老路子。此时凝炼太元丹,亦是让他将上一次领悟出的太元仙法,从头到尾修炼一次,更将前世的连山大师,和今生的萧清,分化为大小还丹,重新融合为一体,重塑心性为人。

  以大融小,才是正道,以小吞大,自然是根基不稳,最好之法,当然是前世连山的心性为七分,今世的萧清为三分,奇正相辅,最为合适。

  只不过心性突然一变,恐怕今后和小姑奶奶几人说笑的兴趣也没有了。嗨,天下总没有十全十美之事,任何性格为人,各有优劣,但若是想领袖群伦,自然要有海纳百川之气量,需君临天下之才,而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军师之能。

  若是昔日诸葛孔明能下决断,当是季汉复兴,天下一统了。

  修道亦是如此!

  萧清一下明白过来,知道他多世修为,心性为人,皆有不同,此时重新塑为一体,斤斤计较,力图选择一种完美无缺的性格,其实也是下乘。只需定阴阳,分,立九宫,大而化之,才是上附天道之举。至于其他的自然生出,不用刻意强求,才最为合适。

  心念一收,再无他念,虔心静气,晃眼就到了第九日的开炉吉时。所谓天行有常,时分春秋,道家开炉炼丹,禁忌讲究颇多。归根到底,也是为了上应天时,下循地象,选择一个最佳时机,祭炼灵丹。

  对于修道人来说,选择天时地利五行变化,并非如同凡间那样多数是为了一个兆头。一经运转真气,自然而然能牵动三才四相,五行八卦之力,汇聚于丹炉上,将所有灵药的药效全力发挥,彼此间生出千万种五行八卦变化,最后返本归元,合为一体。

  丹曰太元,自然始于子时这一元伊始之刻;他乃纯阳金仙,又是三世童身,借炼丹之力,恢复前世法力神通,吉日只在端午阳气最盛之时,而不是取九九重阳,阳极阴生之日。

  萧清端身趺坐,手中捏出太清法诀,就在子时正辰一到,就见珠灵峰石室洞顶,突然落下一缕银白光华,正为九天月宫洒落的太阴寒魄之华,才刚一落在九疑鼎正中帝江枢纽法相上,就听一声轻雷震过。

  九尺高下,五尺方圆的九疑鼎下方,立刻涌现出一朵三尺方圆金莲,上下十二层,冉冉开放。同时九疑鼎腹壁上,涌起三千六百五十四团奇光,才一出现,各自化为先天元灵之相,朝鼎前的五个花篮飞来。

  只一现,就各自裹住一本仙草奇药、或花或果、或茎或叶、或须或籽,层层叠叠地按照大周天之相,冉冉投入鼎腹内。

  本来药多鼎小,五个花篮中那么多本灵药,早将宝鼎塞得密不透风,但此时看去,仿佛九疑鼎中突然化为了一个天地灵药荟萃的花海,万紫嫣红,异香扑鼻。

  仓!

  九声整齐一致的剑鸣,从元鼍背上生了出来。九把丈许长的古拙大剑,从他背上冒了出来,暗符九宫方位,却又略有不同。一眼看去,好像变成了远古时的剑齿龙。连带全身黝黑一片,越发古拙无华,井然森严。

  长尾一下暴涨九丈,磨盘大的扁尾,犹如孔雀开屏般地张开,虚悬九疑鼎七丈开外。一面九尺方圆的古镜,完美无瑕地镶嵌在孔雀开屏般的尾巴上,透出少许晶莹的光芒,镜光蕴而不吐,威而不露,越发多出了少许缥缈仙气。

  萧清涌起了一股熟悉至极的感觉,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