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大泉五千
  叶辉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锈迹斑斑的铜钱放在桌子上。

  这时,周老先生一把将铜钱攥在手里,整个就一老顽童。

  “果然是大泉五千,我看着就像。”说完就仔细的品鉴起来。

  孙叔眼巴巴的看着周老先生品鉴,也是急不可耐。

  因为这枚“大泉五千”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传世极少。

  早期评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至今亦鲜有发现。

  等周老先生看完,孙叔才上手。

  叶辉觉得孙叔肯定是认识周老先生的。

  至于,为什么不说,那是人家的事。

  孙叔正在品鉴,而周老先生喝了口茶,悠哉悠哉的看着叶辉。

  看的叶辉一脸的发毛,看了一会才悠悠的开口

  “叶辉,你知道何为大泉五千吗?”

  “三国吴钱,孙权赤乌元年至九年所铸大钱。

  篆书“大泉五千“四字旋读,一当五铢五千。

  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是继王莽后最大的虚值钱。

  另有大泉当千、大泉二千,传世也较少。”叶辉教科书式的回答让周老先生微微皱眉。

  “那如何去鉴定铜钱那?”周老先生连声发问,其中不乏考校之意。

  “首先得看钱谱,一一对照,看看外观上有什么不同。

  再就是听声音,古铜钱年代越久,钙化越严重,钙化后的铜钱会失去铜原声。

  用金属轻轻撞击声音会比较沉闷,凡是发现声音尖高的可以判定为仿品。

  再就是观锈色,古铜钱停止流通后,存放不当会生锈。

  传世古铜钱锈层较薄,且锈在局部,钱面大部分呈古黑色。

  出土铜钱坑口不同锈色不同。

  土坑出土的铜钱,锈层一般较厚,锈在一起的铜钱叩开后,有“泛金”、“泛银”、“泛蓝”现象。

  “三泛”现象是无法仿制的;沙坑出土的铜钱,一般锈层较薄,钱面多生红黄锈;水坑铜钱锈色布满币面,呈墨绿色。

  古铜钱的锈是由内向外而生,行家称其为“发锈”、“贴骨锈”,真锈是很难去掉的,凡是锈容易去掉的铜钱,可判定是赝品。”

  最后就是闻气味,真品无味道,如果有酸味、苦味、涩味,可判定是人工做锈或作浆,必假无疑。”

  “那如何除锈那?”

  “我觉得可以用醋泡法。

  将古钱洗净,置於一小碟中,倒入许少食用醋,直至浸没币身。

  过24小时后取出,用小刷子刷去残锈,至钱纹清晰后,再用清水洗醋液,擦清阴乾即可。”

  “首先,从鉴定上讲,你说的也没错。

  但是现在高科技造假很兴盛,所以以前的那些方法有的地方可能不灵了。

  尤其是对钱谱,现在都是电脑打印技术,和真品相比绝对不会有任何出入。

  还有闻味道,现在的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