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完活
  “怎么?这个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大姐不解的问。

  “大姐知道‘袁大头’吗?”

  “窃国贼嘛!这谁不知道。”大姐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道。

  “我猜测这就是他当皇帝那个时期烧制的瓷器,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猜测。”叶辉半真半假的回答说。

  “就他当了那么几天皇帝还特意烧制了瓷器?估计瓷器还没做好他就玩完了吧!”

  大姐的这个说法也不无道理。

  有收藏界的人士认为,在短短的几十天内,要完成造瓷的筹备、设计、制作、上彩、入窑、加彩、烘彩、款识等程序是基本不可能的。

  因此,真正的洪宪瓷根本没来得及问世,坊间流传的瓷器均属后人为了商业利益所制的赝品。

  更有传言称,就连郭葆昌本人也曾重金聘请高手,在北京设炉专门制作“洪宪”年款的赝品瓷。这些争议与疑点的存在也让逐渐走俏、价格日高的洪宪瓷器更显扑朔迷离。

  事实上,有资料记载,洪宪瓷早在1915年秋就已结束烧制任务。

  至于坊间所传的问题,只不过是一些所谓的“专家”也傻傻分不清楚真正的洪宪瓷和后期商人逐利所烧制的瓷器之间的区别。

  而市场上又充斥着太多的“洪宪瓷”为其佐证,致使不少人对洪宪瓷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当然,这并不是捕风捉影的事情,据郭葆昌的外孙马常先生回忆,这批瓷器约有六千件。

  所以说,市场上充斥的大量洪宪瓷只能是后期制作的,而大多数人又对真正的洪宪瓷难辨真假,最终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

  “大姐,不管它是不是袁大头时期烧制的,这个碗我很喜欢,不知道家里面还有没有这样的碗。”

  大姐的回答倒也干脆,直接回答道:“没有了,只有这一个!”

  看着叶辉一脸的不相信,大姐解释说:“这个碗也不是我家的,这是以前一次意外得来的。”

  意外?大姐这一解释叶辉更加疑惑了,这样的意外叶辉也想来几次。

  据大姐解释说:这个碗并不是她家的,只是以前摆摊的时候有人落在她混沌摊上的。

  以前“天下第一城”还没建成的时候,大姐的生意还不错,每天都有很多的工人师傅去她那里吃饭。

  有时候吃饭的人多了,喝水的杯子就不够了,有一个工人师傅就拿出自己的碗来喝水。

  大姐觉得不好意思,而且工地上的水也不干净,大姐就跟那工人师傅说带回家给他洗。

  工人师傅一开始不好意思,总是找个水管随意的冲一冲。

  但是有一次那个工人师傅有事急着离开,没有把碗带走,大姐就顺手带回家给他洗了。

  只是从那往后再也没见到过那个工人师傅过来吃饭。

  后来打听了一下,据说是发生了事故去世了。

  本来遇到这种情况,这个碗应该丢了的,因为就是拿到摊上也没人敢用这个碗喝水。

  大姐就没那些讲究,看着这碗挺漂亮,就给带回家自己用了,所以说这个碗家里只有一个,还真是意外得来的。

  虽然说只有一个,但叶辉也不打算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