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2章 邹一桂
��有五公分的样子,那在手里像个大号的捣蒜锤,而且因为颜色是灰白色的,又是开片釉,所以看起来更不起眼,搁普通人眼里可能就是一件劣质废瓷。

  但拿在手里仔细观摩,就能发现这种极品官窑瓷的惊人魅力。

  别的不说,光是那种近似于玉质一般的油润感就非常难得。

  宋瓷跟明清瓷有个很大的区别,就在釉质的质感上,宋瓷的釉质是肥厚的,多层施釉,低温烧制,烧出来的釉面跟和田玉差不多,很费很润,甚至里面还凝结着大大小小的气孔,看起来跟和田玉更加相似。

  而明清瓷则摒弃了这种审美,追求的是玻璃质感,釉质大多更坚硬光滑细腻平整,镜面效果更强。

  在行家眼里,宋瓷和明清瓷甚至都不用眼睛看,上手一摸就能分辨出来,连普通人多看看也能分辨出其中的区别,很好鉴定。

  当然,极品宋瓷依然罕见,极品宋瓷的魅力,绝大部分玩家只能通过古窑出土的碎瓷片去品位。

  就这,也有一些极品宋瓷连碎瓷片都没多少,比如说传说中的钧瓷。

  俗话说“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不只是因为钧瓷足够珍贵,更因为钧瓷太过稀少,以至于很多人怀疑现实中根本没什么钧瓷,都是文人臆想出来的玩意儿。

  那么钧瓷到底存不存在呢?

  徐景行也不知道,因为他也没亲眼见识过,哪怕是钧瓷碎片。

  不过从这个侧面也能说明宋代极品官窑瓷器的稀少。

  现在碰到这么一只小蒜头瓶,也不枉他跟那孙老板耍了那么久的心眼,浪费的那些口水和时间也都值了。

  至于他怎么敢肯定这是宋代官窑瓷,当然是鉴定出来的,只不过是通过灵气、物性鉴定出来的,至于釉质、底足、胎质等要素,在他这儿反而只是个辅助。

  嗯,开了挂的人生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或许,这瓶子还能卖出一个更高的价格。

  徐景行在查过类似瓷器的拍卖纪录之后更开心,让程琳捧着瓶子摆了好几个poss,他则拿着手机咔嚓咔嚓拍了好多照片,然后挑了几张最漂亮的发到朋友圈里,配文:“经本人鉴定,这只小巧的青釉小开片网形纹蒜头瓶是宋代官窑出品,猜猜花了多少钱?”

  然后,他的朋友圈炸了。

  有老顾客,有亲朋好友,更多的是玩收藏和古玩的圈内人,评论的评论,点赞的点赞,直接发信息过来的也不在少数,韩振刚更是直接打电话过来问他在哪儿。

  不过他妹妹还有他的几个女人的关注点就有点偏移了,根本没管瓶子如何,而是问程琳是谁。

  认识程琳的则问他俩什么时候又走一块了,比如说于涵青这个老同学兼表妹。

  没错,他跟程琳在一块后,于涵青确实变成了他的表妹,以后见了面,于涵青还得喊他一声姐夫呢。

  不过这些信息他都没回,韩振刚的电话也只是简单的应付了几句,承诺肯定把瓶子带回首都并且第一时间请对方过目,还答应如果真的是宋代官窑瓷,就接受对方一次采访,并且让这件瓶子到对方的杂志上露个面。

  挂上电话后,他打开那幅邹一桂的画,平坦在桌子上仔仔细细的研究起来。

  说起来,他更喜欢研究字画类古玩,因为字和画在艺术含量上更高,手工艺要素含量很低,不像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