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五章、邀请
4-5万的年薪,却又自动忽视人民币汇率。表示人家的日子根本没法过,同情的不行。

  大多数人都是普通老百姓,趋利避害是本性,只是想让自己好家人生活的更好而已。华为孟女士被捕前后,去哪手里抓的都是苹果产品,网络上一大群人还成天忽悠国人爱国情绪道德bǎng jià购买。好像镜头、屏幕、系统他们都不是进口过来的一样。

  而孟女士稍微关注一下就知道了,丈夫和孩子长期定居加拿大,几套几千万加币的别墅换着住,持有香港护照规避国内某些身份政策,这种不对等的爱国,怎么能有说服力?说到这里前阵子换了华为,结果用了不到一天我又换回去了。安卓现在是不卡了,但是内置软件和广告实在是无法忍受。

  老话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最近流传一个段子,虽然各种版本,但是框架不变。

  这个段子说有一个北京人,1984年为了圆出国梦,卖了鼓楼大街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凑了30万,背到意大利淘金。风餐雨宿,大雪送外卖,夜半学外语,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辛苦节俭,如今已两鬓苍苍,30年了,终于攒下100万欧元{人民币768万}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一回北京,发现当年卖掉的四合院现中介挂牌8000万,刹那间崩溃了…

  这个段子对那些几十年前出去努力改善生活的人来说是满满的恶意。但是现在当做笑话的人,要么三十年前还没出生,要么人家坐飞机出国的时候他还在路边不是给自行车打气,就在山里放牛。

  三十年前就出去努力拼搏的人,不管之前还是之后,生活都肯定过的比同时期安于现状的同胞精彩。人生得失,如果用砖头墙的价值来衡量,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坏。人家这三十年所经历的人生,收获的哪怕没有100万欧元,也比蹲在家里靠着政策泥砖变金砖的人要有价值的多。人家毕竟创造了财富,他们又创造了什么?

  房子哪一年开始暴涨的,我记得清清楚楚,因为那两年在帝都。怎么涨起来的也大致了解,而现在开发商主动降价马上就有相关部门约谈,空置房存量多少大家可以了解一下。确实不能跌,要出大事的。

  现在在国外的中国人和以前不一样了。那些开豪车浑身名牌,一双鞋子几千美金的大有人在,因此要是消费很一般的同胞,还可能被外国朋友问,为什么都是中国人,你怎么好像没什么钱?

  时间到了现在,国人出去大多数是出去镀金,还有很多是国内赚钱在国外置业,或者不管绿卡什么,先弄个身份有备无患,平时还是混在国内居多。

  在美国,别说法律多健全,事实上有钱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但是找顶级律师平事费用太大。所以一样有钱,肯定是在国内过的舒服。晚上两三点还歌舞升平,应有尽有,还没有肤色和语言问题。

  但要是穷人,不得不说还是外面更公平一些。人家很多政策制定以及税收出发点就是保护穷人。这里不一一说了,总之真的是对穷人很友善,而且制度完备,有一整套高效和科学的制度。很多人开玩笑说在美国要么是富豪,要么索性就当个穷人,勤勤恳恳的中产最悲催。

  比比建国年代,不用300年,甚至要不了多少年,我们必定会超越别人。其实建国至今也就是几十年,还走了不短的弯路。那样的历史不会重演,民智已开,很多事情是再也回不去了。

  现在孙莉每天就算踩缝纫机也带着耳机听随身听里的英语教学cd。其实没啥用,到那边还是要先学习语言,这边没语言环境,只能靠死记硬背,也是没办法。

  现在两人之间有着两种情绪。一个是身份转变,不再是男女朋友,不说正式夫妻起码也是名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