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出门靠老乡
��外烟摊上买了两条“三五”装在袋子里,准备等会送给老夏。

  等他到了华富大堂,没看到她两和老夏。问在值班的罗美娟,说她们先到老夏办公室去了,于是就在门外抽着烟和夏雪峰他们聊天。

  过一会儿郭娟出来叫蒲素,把他带到老夏的办公室。进去后他就不动声色地把装烟的袋子放在门后,没让老夏看到。

  “身份证带了吗?”

  老夏看到他就问。

  “带了。”

  蒲素把身份证递给他。

  “哎,果然是年轻啊。我像你这么大时……”

  老夏看着蒲素的身份证说着。

  第一代身份证上很多人照片都拍的像是通缉犯。蒲素那时候才16岁,照片里笑的很是灿烂,要比大多数人的身份证照片拍的好一点。

  “你们在这里等我,我去帮你办了。”

  “那个……夏老师,能不能再搞个工作证?”

  “你要那个干吗?”

  老夏觉得奇怪。

  “听说这里查三无,缺一个就收容遣送。没有用工证明就算在里面……”

  蒲素把从报纸上看来的告诉了老夏。

  当时清查“三无人员”,意义和现在的三无完全不一样。现在的所谓“三无”是指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

  而之前清查“三无”那就真的是目标明确。针对的就是无身份证、无暂居证、无用工证明的外来人员,查到后大多都是先收容后遣送。

  往往念歪了经的联防队还会冲到出租房里去查证件,借机敲诈勒索。粗暴野蛮的执法过程里,有不少更是趁机无恶不作。

  其实蒲素很能理解在那个特殊阶段,国家采取这个措施的必要性。

  那年头从偏远山区来到城市务工的很多。和现在城乡教育差别有限不同,这些人里有不少都是文化程度相当低,甚至小学都没上几年的人,法制意识更是淡薄到几乎没有。

  有的人本来在老家就好逸恶劳,属于乡村一霸。来到城市后,在花花世界里很快就迷失了自我。

  这种人一旦堕落,因为没有法制观念约束,大多都胆大妄为、穷凶极恶。

  多年后在爆出几件恶性事例尤其是孙x刚事件爆发后,社会上慢慢取消收容制度。仅粤东一地在此制度取消之后一度治安状况极度糟糕,飞车抢劫剁手党比比皆是。

  当时粤东地区很多街头甚至拉出横幅:“飞车抢劫当场击毙!”蒲素十年之后再到粤州就亲身经历过,具体经过以后会说到。

  “哦,工作证我抽屉里就有,等会给你填一张。”

  过了半个多小时老夏才回来,告诉蒲素已经填好登记表等华富送到派出所去就可以了。

  “办这个要交费吧?多少钱?”

  “我们学校办的都不出钱,华富出。”

  当时很多地方是办理一张暂住证的钱约等于打工仔一个月的工资,所以很多打工仔舍不得出钱bàn zhèng。

  于是越是这样有关部门就越是查的严格,抓到后拿钱赎人也行,当做敛财冲抵小金库的一个惯常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