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看法
�,还是挺心疼她的,对着镜头她说:“吃的、喝的,甚至是宠物用品,都由她来帮忙购买。尤其到吃饭点,自己顾不上吃饭也要把他们的饭解决了。”

  这充分展现了志愿者的奉献友爱互助精神。宁愿自己先饿着也要满足他人。这本来值得赞扬,但总让人觉得有一点奇怪。

  视频中的外籍人员看起来正当壮年,我们千千万万在国外的同胞,不知道又几个享受到了人家这般对待?难道这就是天朝上国一贯的风仪?

  哪怕在自己的国家,那些归国同胞又享受到了什么待遇?他们在隔离时期,有受到同外籍人员一样的优待吗?自己买了矿泉水尚且扣着不给送上去,真的做到了中国人、外国人一视同仁吗?就这样,评论里还骂声一片,喊打喊杀喊滚的样样都有。

  我这不是胡说八道吧?到底事实是什么样,热评下面的评论随便去看。

  汪莘说: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要知道,这可是咱们的国学名句啊。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高等学府都是要国际学生通过考试和语言学习达标了后,才有资格交高额学费来学习的。你再反观咱们,从建国以来国际学生屈指可数,什么原因我就不多说了,哪怕到最近也不是一个能吸引留学生的地方,于是某些聪明人就开始了最擅长的投机取巧。

  人家的国际学生待遇都不如本地学生,那我们搞一个国际学生待遇远超本国的不就行了吗,又是奖学金又是某伴,再不行我就降低门槛到学点语言就可以来。只要你想,我们就拿钱堆,要什么有什么,哪怕有些发达国家的留学生一看这待遇那也考虑考虑吧,更别说亚非拉的学生了,顶不住福利真的好啊。所以近二十年来咱们大学的世界排名,涨的那叫一个快,自信蹭蹭上来了,真的是厉害,不服不行。

  北师大有一位叫胡必亮的教授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结果招来网上骂声一片。胡教授大概是在与人探讨和非洲交流合作话题,谈到对非洲留学生资助时说:我们国家和非洲定的奖学金标准很低,一个人一年也就10万块钱……

  骂归骂,气归气,不过话又说回来,10万块钱也不是他老胡定的,这是执行了多年的留学生助学金制度,只不过从他嘴里说出来而己。

  嗯,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