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7、降维
  两人之间的审问和抗辩,持续到了深夜,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臧欣欣即便满腹疑云,但是也拿蒲素没有什么办法。耗到后面都筋疲力尽,也就屈从于睡意,放过了自己。

  只不过,这时的蒲素自己都没想过,因为家人的介入,他和臧欣欣之间的关系,不知不觉中从原本他的绝对主导地位和强势,变成了相对弱势的一方。因为家人的无理干预,引发了他的愧疚,从而对臧欣欣的态度于微妙中发生了改变。

  中国家庭中的很多父母,本身受了封建思想的荼毒,上一辈人施加给了他们,他们再去影响下一代。老蒲因为幼年他的父亲就被弄到了西北金矿,还没有真正成年就从桑海去了南州,所以在我行我素的基础上,对两个孩子还真没给过什么压力。

  当年诱骗蒲素参军,那也是眼看着蒲素要闯大祸。无论这个决定,后来蒲素有多不满,都不能说他那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虽然等于放弃了原本不错的职业,蒲素到是也没多稀罕,以他的性子很可能熬不到毕业分配就真出事了。而且,进了那样的单位,也不免会犯下经济问题。天天跟钱打交道,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忍住。

  而梅芳,之前说过了。老家就是浦东本地人,她的父亲,也就是蒲素外公是解放前印染厂里的工人,后来整个厂给公私合营的名义收编,搬迁到了南州。那个原来资本家的外孙女是蒲素的同班同学,脸蛋圆圆的,很是喜气。

  外公靠着高工资养活了一大家人,也是南州那个省的省级劳模,每年去省政府参加茶话会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还作为专家去了非洲援外,记得是布隆迪。

  外公说起来专家,援外、劳模很体面的样子,实际上就是个技术工人,带徒弟干活的。而蒲素外婆就是个文盲,纯粹的家庭妇女,一分钱不挣,还欺压了老爷子一辈子。

  梅芳学了她妈妈不少东西。老蒲其实在南州是孤家寡人,没有任何亲属。而梅芳整个娘家都在,所以,现在回头想想,梅芳对外确实是怂,但是对内很是蛮横。她家兄弟姐妹多,而且乱七八糟的杂事也多。老蒲不能问,不能发表意见。一问就是:“我家的事,不要你插嘴”……

  好在她也懒得管老蒲钓鱼遛鸟养花这些,毕竟老蒲烟酒不沾,她也没啥可说的。

  父母干涉孩子的事情,尤其是感情上的问题,蒲素现在为人父了,也实在是想不通,当爹妈的怎么好意思去管孩子的这些事情。

  他的理念是完全不可能不要面皮的去对孩子的事情指手画脚。儿子喜欢谁,或者不喜欢谁,自己去指指点点,告诉他应该喜欢谁和谁在一起,这,完全无法想象。

  而孙莉,也不是那样的人,儿子上一个女朋友分手以后,她也才说出自己的看法,表示那个女孩她一直不大喜欢。如果孩子主动谈起,需要指导,蒲素乐于把自己多年的积累尽量简洁的告诉他结论。但是,听不听也是他自己的事。

  前阵子蒲泓和蒲素谈到侄子新谈了个恋爱,蒲泓就和蒲素说,男孩子就是这样,多谈几个,多经历几次就长大了。以后应该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分手还掉眼泪了。蒲素当然清楚,天知道这个孩子以后还要经历些什么,只能看他自己。

  当别人家的儿子结婚,扒了爹妈一层皮的时候,蒲素娶媳妇让梅芳做奶奶,可以说没让她操半点心。当然,这里说的没让她操心,指的是经济还有筹备上,蒲素真的是没有让家里人操心。什么都是根据现成办的,也没想要大操大办,原本就早就住一起了。

  当时那个时期,单位开始不分配房子了,已经搞起了房改。年轻人在单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