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r />   港城回归之后,他爷爷特别高兴,特地花钱买了份几份报纸,郑重其事地贴在他们家墙上和破烂卡车上,每天都要把头版新闻读上两遍,高兴得跟个孩子似的。

  这一切本来已经沉眠在宋颂的记忆里,偏偏又真真切切地来到眼前,叫宋颂一时没法确定自己到底是不是在梦里。

  回忆起雪山上那种逐渐失去空气的痛苦,宋颂又用力地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

  宋颂活动了一下手脚,越过外面一筐筐水果,走到了车厢外头。

  明媚的阳光照得他睁不开眼。

  宋颂适应了一会明亮的日光,才看清外面老旧的街道。

  这个地方他认得,这是省会的老街,后来搞拆迁还出了不少家破人亡的闹剧。

  “儿子,你睡好了?”宋妈本来正和人吵着架,注意到宋颂下了车,立刻转回来拉着宋颂念叨,“明天你就要高考了,想休息就多休息会,别太担心家里的事。你爸的医药我心里有数,实在不行,你彪叔那边也还能借点,这些事不是你该想的。你还小,明天好好考试才是正经事,别人越是瞧低咱家,你越要出息给他们看。”

  宋颂喉结微微滚动。

  这些唠叨,他已经许多年没听见了。

  在看到外面的老街时,宋颂就隐隐猜测到这是什么日子,可亲耳听宋妈说出来他还是如坠梦中。现在是1997年7月6号,明天是1997年7月7号,他要参加高考了。

  这次高考他注定不到任何录取通知书。

  不是因为他成绩有多糟糕,也不是因为他重活一世把高中知识忘光了,而是因为这时候的高考是提前填志愿的。

  后来的高考大多是分数出来后再填报志愿,考生们对自己能上什么学校、不能上什么学校,基本都心里有数。

  可在1997年不一样,他们是先填报志愿再参加高考,不管考试时发挥得怎么样,志愿都不可能更改了。

  宋颂填的志愿只填了一个:首都大学。

  不是宋颂当年学习多好或者多自信,而是他当年压根没准备去上大学。

  他脑子挺灵活,也会来事,哄得老师长辈们都对他喜爱有加,只是学习方面始终只是平平。

  青春期的男孩都是这样的,有点聪明劲就不愿意下功夫,马马虎虎过得去就好。

  家里接连出事,爸爸车祸了都舍不得用好的钢板,爷爷心脏有问题也不敢去医院,奶奶么,耳朵不太好使了,还有点老年痴呆先兆。

  一家老小五口人,全靠他妈吃饭。

  再过两年妹妹也要高考了,他妹妹才是学习的料,从小到大都是年级第一,可比他强多了。

  这种情况下,他念什么大学?

  就算他好好考,估计也只能考上个不入流的大学,学贵得要死不说,还学不到什么东西。

  所以宋颂瞒着家里把志愿填成了首都大学,打定主意辍学赚钱去。

  只可惜他钱没赚上,还闹得一家人都不安宁,死的死,散的散。

  后来妹妹结婚都没请他,到死他们兄妹俩都没再好好相聚过。

  现在,一切可以重来了吗?

  宋颂还是不确定眼前的一切是真实的,不由伸手抱住�